2016年3月24日星期四 20点37分
地铁线二号倒到四号线,我根据附小朱老师的提醒,从北大东门地铁口出来。
一个明亮的世界,不是往日那个阴霾的北京,明朗的如同我的家乡。
我站在地铁口附近的临时餐摊前要了一杯豆浆、两个热包子,站在北京的早春中,连同美丽的心情,一并慢慢品味。
几番打听,原来清华西南口就在不远处。走进去,附小就隐藏在清华大学普通的居民楼之中,。
也算是世界上最简单的校门了,一群灵动的孩子奔跑在校园中。
许是感应,朱老师恰巧在门口。此番到附小,主要是她负责和我联系,加了微信,一眼就认出了。朱老师的声音很好听,柔和得很,和谁都客客气气的,仿佛是知心的朋友。
操场上,孩子已经陆续走出来,他们要做课间操了。循着朱老师的引领,我将东西放在指定的办公室中。
附小,这里也是我的家了,毕竟我的脚步也在此停留。我们生活在此世间,停留的长短不同而已,来了就意味着有了选择和交往。
我走出去,满操场运动的旋律,可爱得很。我也很想蹦蹦,表达我内心的欢喜,但我还是稳稳地走向操场的边侧。
靠近操场边缘的地方,巧妙地设计了攀援墙,凸凸凹凹的,十余个抓手,创造了一个可爱的运动场所。我忍不住抓了几下,想想小小的孩子,顺着这里,一路攀爬到顶部,哇一声跳下来,也是爽透了。
后来,四处走了,才发现,附小的校园中很多地方都安排了攀援墙,依托墙壁或角落。稍有遗憾,长的像多胞胎,如果搞得奇形怪状一些,可能更有意思。
操场上的孩子根据老师的提示和音乐的旋律,欢快地做着运动。也有个别孩子调皮,不听指挥,我倒感到正常不过,孩子吗,天性如此,毕竟不是机器。如果一声令下,满场寂静,也许可爱的成分就少了吧。
轻松的运动后,组织课间操的老师发出运球的指令,几十个足球就成为连接孩子的媒介,跑跑跳跳的。
我转到场馆那边,才发现,多个运动专区,篮球、足球,在呐喊声中,忽来忽去,热闹非凡。以我观察,足球应该是附小的运动重项,算是响应习总的规划吧。
通向楼群的楼梯拐角处,贴着“马约翰杯”田径通级赛的通知,清清楚楚地写着过关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日期。这也算是培养了孩子的规划意识的,毕竟耳濡目染。
运动,虽然不完全依赖量化,但以数据考量,也算检验依据。我们可以借鉴的,也要在某个位置贴出一张单子,给孩子明确的数量。
东侧的空地中,几棵树占据了主要空间。“长满书的大大树”?哎呀,原来在这里,我曾经在哪本杂志上看到过,而且还纳闷是怎么做的,今天见到真“书”了,原来是用泡沫板做底子,两边对贴了介绍书籍的文字。风中舞动,似乎是欢迎孩子走进他们的世界。
娇柔而芬芳的白花,开得满树都是,喇叭似的,好像要向世界宣告春天的消息。
白玉兰花?我头脑中画了一个问号。一位老师过来,我询问,还不待老师回答,后边的一个男孩子就抢先讲了,“白玉兰花,那边还有两课紫玉兰花。”语气中满是骄傲,也有如数家珍的从容。
我心里怀了感激,慢慢地走过去,一一打量,果然不同凡响,开得树树的,不骄不躁的,微笑着,迎接美丽的春天。
我直觉地喜欢上这里,更关键的还是师生的问候,无论在哪里碰到老师、孩子,他们都像和家人打招呼一样,高高兴兴地问候一声,满心里都是暖洋洋的。
一棵叫不出名字的树后的浮雕上写着清华附小的誓词:我是清华少年,要努力成为健康、阳光、乐学,拥有中国灵魂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人。《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
清华附小,作为享有优势资源的一方小学,培养出国际视野的孩子,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毕竟生活在大家之中啊。
引领我放东西时,朱老师就提醒我一定要到图书馆看看。
室外、室内,窗台上,墙壁的挂架上……总之,只要是可以安放书架的地方,一定会有书架,触目所及,几乎到处都是书。
几乎大多办公室或教室的门上都贴着对联,字并不秀美,估计是孩子的作品,也就洋洋洒洒地贴着,红艳艳的。也有个别的门,一个书架靠在门边,管住了一个世界,也给了那个区域谜一样的神秘。一间教室干脆将黑板的下方设计成了“黑板下的书棚”,繁多的书籍伴着满室芬芳。
朱老师办公的那栋楼,舒婷的书法作品有多幅,默默地陪着生活在这里的师生,无声地影响。
校史展厅利用了正厅,从学校的创始人到优秀校友,一一道来,如同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当年的许多珍贵的老物件被小心地安放在玻璃罩下,平静地迎接南来北往的过客。
“水木清华”介绍板那儿,我停下来,拍了几张照片。我记下了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的名联:槛外山光 历春夏秋冬 万千变幻 都非仙境 窗中云彩 往东西南北 去来澹荡 洵是仙居。
我安放东西的那栋楼,“悦读书苑”四个秀美的浮雕大字赫然附在西侧墙壁上,一幅“万里长城,家国情怀”的绣品,规模宏大,自然地悬挂在东侧墙壁上,仿佛一面旗帜。它们遥相呼应,成为校园中的风景。
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藤类植物从高处瀑布一般,流淌下来,更有大盆的绿植,或依偎在拐角处,或安置在廊道中,窗台上毫无规则地摆着花草,还有等待萌生的种子。
到处都是温馨的,连食堂也热乎乎的,绿植、照片、挂件,没有板着面孔的意思,随意地安置,仿佛就是回到了家里。
我不觉赞道:“这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悦读校园,没有高大上,就是朴朴实实的。”
恋恋不舍地告别附小,朱老师嘱咐保安给打开门,我走出去,等待明天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