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暗香
今天读了《道德经》第20章:独异于人。现与大家分享:
一、原文:
唯之与阿(ē)(1)。相去几何(2)?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3)。荒兮(4),其未央哉!(5)众人熙熙(6),如享太牢(7),如春登台(8)。我独泊兮(9),其未兆(10),如婴儿之未孩(11);傫傫(lěi)兮(12),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13),而我独若遗(14)。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15)
俗人昭昭(16),我独昏昏(17)。俗人察察(18),我独闷闷(19)。澹兮(20),其若海;飂(liù) 兮(21),若无止。众人皆有以(22),而我独顽且鄙(23)。我独异于人,而贵食(sì)母(24)。
二、注释:
(1)、唯之与阿:唯,恭敬地答应,这是晚辈回答长辈的声音;阿,呵斥的声音。唯的声音低,阿的声音高,这是区别尊贵与卑贱的用语。
(2)去:距离。
(3)畏:惧怕、畏惧。
(4)荒兮:广漠、遥远的样子。
(5)未央:未尽、未完。
(6)熙熙:熙,和乐,用以形容纵情奔欲、兴高采烈的情状。
(7)享太牢:太牢是古代人把准备宴席用的牛、羊、猪事先放在牢里养着。此句为参加丰盛的宴席。
(8)如春登台:好似在春天里登台眺望。
(9)我:可以将此“我”理解为老子自称,也可理解为所谓“体道之士”。 泊:淡泊。
(10)未兆:没有征兆、没有预感和迹象,形容无动于衷、不炫耀自己。
(11)孩:指婴儿的笑声。
(12)傫傫兮:疲倦闲散的样子。
(13)有余:有丰盛的财货。
(14)遗:不足的意思。
(15)沌沌兮:混沌,不清楚。
(16)昭昭:智巧光耀的样子。
(17)昏昏:愚钝暗昧的样子。
(18)察察:严厉苛刻的样子。
(19)闷闷:纯朴诚实的样子。
(20)澹兮:辽远广阔的样子。
(21)飂兮:疾风,这里指飘荡的样子。
(22)有以:有用、有为,有本领。
(23)顽且鄙:形容愚陋、笨拙。
(24)贵食母:母用以比喻“道”,道是生育天地万物之母。此意为以守道为贵。
三、译文:
奉承与呵斥,能有多大差别?善良与邪恶,又相差多少?他人所畏避的,难道就非畏避不可吗?这种盲从风气久远以来到处蔓延,什么时候都没完没了!
人们真是喧闹喜乐、风光满面,就像享用着盛宴的美食,就像春日里奔赴高台。唯独我淡淡漠漠的,找不出任何随潮同流的迹象,就像婴儿还不懂得言笑作态,娴静而慵懒,因不附从于任何潮流而显得无所归属。
人们似乎都有充足的装备,而我却显得什么也不足。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呵,混混沌沌的。人们似乎精明而睿智,而我却显得糊里糊涂。人们勤紧而利索,而我却在无可无不可地闲散游荡。辽远广阔呵,就像大海一样;飘忽散漫呵,无拘无束。人们似乎都有足堪仗恃的本领,而我却总是显得顽劣又笨拙。我将继续我的特立独行,我崇尚求得于道。
四、解析:
本章主要说是有道者应有的处世态度。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唯”,是下级对上级的一种态度,是无条件地服从,就是拍马屁——大赞主子圣明,所以有“唯唯诺诺”这个成语;“阿”是“诃”的通假字,指上级对下级的呵斥的声音。如果下级只会时时处处地无条件地服从上级,而上级也喜欢对下级呵斥的话,那么对工作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善”和“恶”,都是一种人为的态度,“善”是赞美、喜欢的意思,“恶”是厌恶、憎恨的意思。这两种态度都不是顺其自然的态度,这两种心理都不是清静平和的心理。对有道者来说,都是不应该持有的态度和心理。所以看起来好象差别很大,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差别并不大。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有道者的内心永远清静平和,他是无私无畏的。一般人畏惧的绝大多数东西,其实有道者都是不畏惧的。因为他没有“身见”,所以“心无里碍”,不会有“颠倒梦想”,所以他不畏惧。但是他有必要把自己的不畏惧显示在世人面前吗?有必要显得比别人更高明、更厉害吗?如果那么去做了,那就是“余食赘形”。有道者才不会去做那种蠢事呢!他总是混在大众里面,装出一副人云亦云、人怕亦怕的样子。有道者崇尚的是内心的修养,而不会计较外在的表现。
“荒兮,其未央哉!”“荒”是漫无边际的意思,“未央”是没有结束,正在进行时的意思。整句话就是说尽管只举了三个例子,其实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熙熙”是高兴的样子。“太牢”是古代最高等级的祭祀。别人都很兴奋、很得意、很荣耀的样子,成群结队,拉帮结伙。“我”呢,只管我自己一个人,很低调,傻乎乎地好象婴儿不会笑的样子,迷迷茫茫地好象不知道该到哪儿去一样。别人都很富足:高官厚禄、娇妻美妾、金玉满堂、荣华富贵、学富五车,志得意满,“我”呢,好象比什么都不行。我的心思和低智商的傻瓜一样,这些都是“我”不在意或者说不注意的。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别人都很明白,思路清楚,目标明确,摆明是一副聪明、精明的样子。只有“我”一个人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好象什么东西都不想去争抢。我没有任何外在的行动来证实我想要什么,所以我的心思当然就象大海一样的深沉了。我没有任何具体的目标要去达到,因此我的行动也就让人捉摸不透,难于把握了。别人都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我呢,又是显得鄙陋,又是显得顽固,因为我根本就不把那些所谓的“雄图大志”看在眼里,正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心怀宇宙大道的人,哪里会有闲心来管你们在电光火石的时间中在小小地盘上的恩怨争夺呢?所以我就和别人不一样,保证能吃饱饭就是我最大的事情。
世人都把美丑、好坏、善恶等事物看成对立的两极,都好高骛远,争名夺利。而在老子的眼里,所谓的对立只是一瞬间的相互转化,是一念之间形成的差别而已,并无本质的区别。
所以他从不去对立地看待这些对立面,始终不去追逐人们争相追逐的东西。所以能保持本性,顺其自然,顺道而行,让生命处于一种丰富宁静、自然无为、自在悠闲的状态。
五、故事分享:
接下来讲一讲关于庄子的故事。
庄子一生,保持真我,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看透生死,法天效地,与自然大道共存。这里讲他的两则小故事,可以看出他自由洒脱、独立不倚的人生姿态。
一天,庄子正在垂钓。楚王派人来聘请他做官,来人对庄子说:“我们大王久闻先生贤名,想让您帮着治理国事。希望先生能出山,上为我王分忧,下为黎民造福。”
庄子旁若无人,并不看来人一眼,淡然地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用竹箱子装起它,盖上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位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遗骨被高高地供奉起来,还是宁愿活着时在泥水中自由游弋呢?”
来使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吧!我也愿在泥水中自由游弋呢!”
由此可见庄子追求与自然为伍的自由生活。
庄子的朋友惠施在梁国做了宰相,庄子想去看看他。
有人听说后急忙对惠子说:“庄子来,恐怕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呀。”惠子于是很慌恐,想逮捕庄子,于是派人在全国上下搜了三日三夜也没找到。
正在此时,庄子从容来拜见了。庄子对惠子说:“你听说过南方一种叫凤凰的鸟吗?这凤凰展翅而飞,从南海飞到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吃,非醴泉不喝。这时,有只猫头鹰正美美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它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生怕美食被夺去。你说这可笑不?”
惠子似乎还没听懂,一脸茫然。庄子说:“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惠子听后,一脸难堪。
由此可见庄子蔑视权贵,淡泊名利的思想。
庄子的一生,正是“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的一生。
关于这种思想,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在存在竞争的社会里,领导着或者统治者抱持这种态度,极有可能会给自己,给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六、诗歌分享: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首杜甫的《曲江》(其一)作为结束:
曲江二首 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词语解释】
却:去,掉。
且:故且。
厌:嫌,这里指以酒消愁。
减却春:减了春色。
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1)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2)减却春:减掉春色。
(3)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4)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
(5)伤:伤感,忧伤。江上小堂巢翡翠 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6)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冢:坟墓。
(7)推:推究。
(8)物理:事物的道理。
【诗文解释】
一片春花飞落,春随花落而渐去。风吹落花万点,煞是愁人。且看飞花随风飘去,不要因感伤太多而厌酒。江边的明堂上有翡翠筑巢。芙蓉苑边,有石麒麟卧在墓道旁。细细想来,还是应该及时行乐,人生何必为浮名所累。
七、扩展思维:
今天的课程,可以理解为:
1.“世人皆醉我独醒”、
2.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3.一切顺其自然,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好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不愧是道家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