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真是又慢又长。
拽着笨重的皮箱,坐上回家的最后一班公交,一个人的孤独无助感不知怎么的就涌上心头。
普通话还是那么的生涩,苏州的方言又是那么的拗口难懂,都已经是大学生了,却还扭扭捏捏的像个小姑娘。眼中充满了陌生世界的惊奇,心中充满了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适逢周庄的灯会,隔着薄薄的玻璃,像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童般兴奋的张望着。
路的两旁,灯火通明。我仿佛也被路上行人的欢声笑语所感染,心情似乎不再那么的忧伤。看见路上的一对母女,小女孩手里拿着莲花灯,摇摇颤颤握着妈妈的手。妈妈耐心的带着她看灯。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虽然只是短暂的分离,却感觉好像过了半年之久。想起第一天来报道的场景,却又感到既想哭又想笑。
母亲从未出过远门,没想到第一次竟然是我上大学。
还没开学,母亲就开始担心送我去大学的事情。她担心自己找不到路,脾气又暴躁的很,在这个小小的乡镇呆的习惯了,开始不愿意去外面,害怕那种无助的感觉。和姑姑打过招呼,但是没办法姑姑的工作太忙,实在是脱不了身,奈何其他人又帮不上忙,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送我上学。
临开学的前几天,我就感到她的焦躁不安,心里一直在惦记着这件事,当这一天终于来临时,她表现的尤为紧张。清晨五点钟,天还微微亮,我便被悉悉碎碎的声音吵醒,推开房门,看见母亲在一件一件的收拾着衣服,细问后才知道,原来她是怕我忘记带什么东西,所以早起一点在检查一遍。
买了八点钟的车票,马上就要登车了,母亲一遍又一遍的要去上厕所,司机不禁感到非常的不耐烦,脸色也渐渐沉了下来,口气也不那么的和善。母亲显得更加的举措不安,说话声音小小的,眼神也在不停的躲闪。仿佛一个犯了错的孩子。
坐了近八个小时的车,,母亲渐渐地着急起来,怕我错过了报名的时间。看天色渐渐地暗下来,母亲的眼睛出现了慌张,看看车厢里的时间表,再看看外面的路,不是的往窗外看看,手里紧紧的攥着包的带子,再看看司机,那焦急的神情仿佛在说着怎么还没到,怎么还没到。
《背影》中,朱自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在他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的背影。而此时此刻,我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母亲这颗焦灼的心了吧。
回家的公交还在驶进,一对可爱的爷孙俩温暖了这空洞的车厢。老人小心的牵着小孙儿的手,花白的头发透露了他的年纪。环视了一周发现车厢里只剩下一个车位,小孙儿盘起腿爬上了车位,趴在爷爷的胸前,老人双手抵着椅背,轻轻的揽着,这时旁边的一位老奶奶,拍了拍老人的肩膀,似乎说了句什么,撑起手要从位置上下来,老人摇了摇头,愉悦的笑了笑:不用不用,我这样站着就挺好。
小小的车厢,装满了大大的温情。
跨越四个城市,终于在凌晨两点半到了家,一路上,就恐怕只有路灯还能与我同行了,轻轻的推开房门,无奈声音还是惊醒了母亲,从卧室出来,揉着惺忪的双眼,反复的确认真的是我,迫不及待的跑过来抱住我,想要把这一个多月来的思念都通通让我感受到。
窗外,月光皎洁,窗内,亲情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