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本次分享者:黄卿照
读了《老年破产》这本书,我感受颇多,什么年龄段才真正算老后?什么原因会导致破产?他将怎么影响我们的老年生活,甚至怎么影响我们的下一代,本书将焦点集中在老年生活依靠金钱的问题上,老龄化人口不断的增加,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年收入低于生活保障标准,原来的储蓄,存款,房产,远不能支撑现有的生活开销,只能靠每月微薄的养老金维持着,生活过得十分的窘迫,一旦生病,没钱看病,看不起病,还有身边无人照料,出现的孤独感。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我深度的思考!
刚才听到庞学长的分享,讲述他从年轻时来北京创业,到现在算是成功人士了,曾经的豪情壮志,奋力拼搏,如今已到了中年,为了事业,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创造更美好好的生活方式,甘愿奉献自己,作为北漂一族,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在风光无限的背后,你有多少酸楚,谁能够了解你,自己又愿意去跟他人倾诉吗?身不由己,停不下来,我们倒是想停下来,停下来的时候,公司还能正常运转吗?存款还足够老的时候花吗?我们培养的下一代可靠吗?老的时候还能为家庭、社会创造价值吗?一个又一个的问号不断的在我脑中呈现,想着想着内心十分忐忑。等到老了我的的生活该怎样过?
接下来我将结核本书来分享3点小案例:
第一点是 为了老人全然的付出
本人来自福建泉州的一个乡村,当地早期由于没有什么就业岗机会,大多数人只能选择外出创业做生意,闽南有句名言: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不怕苦,不怕累,这份精神不断的激励一代一代的创业者!当挖到第一桶金时,为了面子,为了老后有个落叶归根的落脚点,就选择回家盖栋漂亮小洋房、小别墅,一是让父母住着舒服,二是让乡里乡亲看得更有体面,父母给跟着沾光,这几年,自建房子是一家比一家盖得高,3层、5层、8层,少则投资一两百万,多则几千万,投资这么大,实际上外出做生意的一年到头回家住的话,就春节这几天,通常也就一个多月,平时大部分就是年老的父母守在家里,整个村庄大部分是这个现象,过节热闹之后,马上回到了平日的寂静。作为生意人明知道在农村盖房是没有升值空间,即使这样,也愿意付出代价,图的就是让父母看到,让父母安心,让父母开心!
第二点是 为了老人我只能接受
每当我过完春节要出门回京的那一刻,经常是不敢直视自己的父母,生怕多看一眼自己眼泪忍不住往下流,因为从父母的眼神里看到了不舍,双方都知道这一出门通常是要一年以后才能相见。原来在没有微信的时候,电话的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挂念,现在通讯发达,有了微信以后,随时想视频聊天都可以,交通工具相对方便,坐个飞机几个小时也就到家,即便是这样,该出门挣钱还是要出门挣钱,父母也得常忍着对儿女的思念之情,独自守候家里,日复一日过着他们节俭的生活,慢慢的他们变老了,回想起儿时的记忆,好像还发生在昨天,我也时常在想父母都已经六七十岁了,怎么能够让老人家过得更好一些,更幸福一些!经常会主动邀请父母来到自己的身边一块住,老人家总是以天气太冷,或者太热不适应,水土不服等为由给拒绝了,为了尊重他们的意见,总是以妥协接受的方式随他们的意,因为家里有他们熟悉的亲戚朋友,有熟悉的一亩三分地,可以劳作种,这样可能是显得自由一些吧。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全然的,我们对父母的孝也是全然的,不管父母做了什么都是他的权利,我们无权干涉,就能接受!
第三点 老了孤独,想死却死不了
书中讲到老后无依无靠的孤独感,让我联想到农村也是有类似这样的现象, 我的一位老伯母,今年已经83岁了,我的堂哥常年在外面做生意,家里还有一位大哥,两兄弟轮流的抚养这位老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老人家不愿意跟儿子、儿媳住在一起,觉得不方便,饮食习惯也不一样。还是选择自己住在老二家里,给她请保姆,老人家没仨月,就把她给支走了,说保姆不勤快,做饭也没法合自己的胃口,和他抢着看电视,言外之意。可能老人家心疼每个月花销,为儿子省点米,老母亲怎么高兴怎么来,也只能选择继续让独自一人住了。
老人家从小就是看着我长大,每一次见我去看望她的时候,总是心情特别的激动,从眼神里流淌着见到亲人的这份喜悦!拉着我的双手,在没有人在场时就开始讲述他的故事,最常听了一句话就是:你伯父去世十多年了,他要是在多活几年,陪陪我多好,他这一走,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走到今天的,生不如死,活到了80多岁,可以走了,但是就是走不了,觉得活着特别痛苦!现在年老了行动了不方便,想出去走走也没有办法,拄个拐杖也怕人笑话说:七老八十岁的老太太了,还出来到处乱串什么?平时守在这个若大的房子,也没有多少人过来和人聊天,每天不是吃饭就是睡觉,看电视也听不懂普通话,晚上吃完饭六七点钟就关灯睡觉,睡的时间太长了,通常后半夜就醒来睡不着老躺着也难受!想起你伯父还在的时候,还能陪我聊聊天,人活着真不容易。早期年轻的时候家里苦,种地为生,每日操劳,就盼着哪一天过上好日子,可以做到不用种地干活,但现在不用干活了,老是坐着,身边没有陪伴说话的人,自己想出去走走也不现实了,真是坐着生不如死啊!说着他便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淌,看着他的样子,我心里有些酸楚,握着他的手,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路过他的家门口,时常看着老人家坐着靠椅,眼神往路边张望,看着来往的车辆,来往的行人,等待有人来打招呼 ,那份期待的眼神,万般的无耐!在我眼里老伯母和伯父年轻时夫妻相敬如宾,从未听他们超过嘴,但是现在这真是: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前面案例,看到付出与接受都是无条件的爱,这种情感得以自然流露,和本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农村孤寡来人特别常见,怎么去理解他们孤独的原由,可能不是用评判的眼光来衡量“孝道”。对这个案例你们的的见解是什么呢?当你老了还能觉得有用吗?到了7老8十会怎样?仁者见任,智者见智,希望屏幕前的你可以就此话题在留言区互动,想看看你的真实见解!未老先看到老,想老了时候还可以环游世界,现在就快快加入传齐社吧一起读书,运动 搞事业。
对以上的分享只是我个人的粗浅认识,有不同意见欢迎指正,感谢屏幕前的你认真聆听,因为一群人爱上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