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薄暮时分,手机拍得一幅早就想拍到的故乡山水照片。老家门前唐崖河畔,青山秀水、薄雾淡云,山峦次第展开,轻烟飘渺如幻,远山远天还有隐隐约约的赤霞朱霭,层次分明,浓淡相宜,颇有国画山水图味道。这样一幅唯美山水图场景的照片,回老家呆了四年多才偶然拍到——记录摄影不同于作画,图中元素不能人为加减(后期P图的,自然不算),须天时地利人和自然组合,光线、云雾瞬息万变,即使偶然出现想象中的场景,也往往稍纵即逝,难被抓住。既得此图,甚感惊喜,既为了记录欣喜的心情,也为了画面内容的完善,即兴打油了五言绝句一首加到图上:
薄暮冬山远,
烟波映故庐。
暖随新岁至,
寒入旧年图。
前两句写薄暮时分,老家门前唯美山水的初冬景色,后两句即景生情,写闲看山色季节变化,冷暖轮回、岁月更替的心境。
因为诗,问题却来了:末句中的“图”字,与首联对句里的“庐”,只合中华通韵,而不合平水韵的格律。平水韵中,“庐”韵六鱼,“图”韵七虞,出韵了。隋唐以前古人的古绝,倒是没有后来的严苛格律讲究,可不讲平仄对仗,邻韵、换韵都行。自己在有点儿古典国画味道的图片上配诗,格律诗当然最好。这里“故庐”的“庐”,于图于情(故乡情,亲情、乡愁)万万改不得,于是“旧年图”,改成了“旧年书”(旧黄历之意,与“旧年图”意思差不多),取平水韵六鱼部。这一来,格律倒是比较严谨了,诗的意境却差了不是一点两点,甚至都有损图片的味道了。归根结底,才疏学浅,将就“庐”,便顾不得“图”;不舍“图”,又保不住“庐”。图耶,书耶,纠结复纠结……
于是,找万能的朋友圈拿主意,结果一众好友,绝大多数都支持“旧年图”,毕竟诗因图而生,望图会意,诗意喻图。“书”于画面不直观。有的甚至说出了“与时俱进”的强硬理由,哈哈,不得不服。毕竟中华通韵也是韵,同样权威。何况我本意严重倾向“图”。听人劝,吃饱饭。
——定了,“旧年图”。
等了四年多,得到一张心心念念的照片,喜悦之情,难以掩抑,也是觉得自己的打油诗,于这山水图的画面,词未尽意,想到故交好友和夕日同学中有好些古诗词高手,甚至还有名人大家,又去朋友圈和同学群征诗,承蒙大家错爱、抬爱,有故交斯友胡自荣先生、彭再生兄、陈武林兄、熊先群兄、蔡长剑兄、严一福兄、罗成明兄、任朝祥兄,同砚斯友杨玲玲先生、王安怀兄、韩少林兄、胡汉武兄、许支林兄、许泽平兄、熊先勇兄、文风兄等不吝赐赠十数首好诗,首首文采斐然、意境高远,或庄或谐,韵味绕梁,堪称经典佳作,为拙图增色添彩,画龙点睛。这里空间有限,佳作都细心一一珍藏,就不逐首展示,谨此记录拜谢!
最后不得不说,摄影果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幅拙作于专业行家看来,自然是毛病不少,甚至“周身不遂”;但我自己最不满意的是,偶遇此场景时,没有随身带着相机,只能赶紧用手机抓抢了下来,等我跑去拿了相机再来补拍,云彩烟雾已经不是我想要的味道了。手机又比较老旧,像素不高,图片分辨率差强人意,放不太大。——不得不说有点遗憾,唉!
(2023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