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有一篇文章,叫《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今天我且盗版一下名家的创意,胡诌一篇《那些年误读的〈牛郎织女〉》。
提起牛郎织女的故事,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动人的故事情节,而是那样的一个夏夜,繁星满天。小时候的我特别爱听故事,虽然我的母亲没有上过一天学堂,但一个个故事从她嘴里讲述出来,总是带有一种难以形容的魔力。母亲不会写字,更不会什么写作技巧,但她却熟谙一波三折的套路,将一个个故事讲的柔肠百转,令人肝肠寸断。
那时候的夏天,没有空调,电扇开着总是费电,所以家家户户吃过晚饭就卷着凉席、抱着枕头上了房顶。那时候的房子大多是平房,你家的门洞顶连着我家的厨房顶,从一家的房顶上去,可以串好几家的房顶。
等天黑下来,凉风也吹了起来。那时没有手机,电视也不能搬到房顶。干什么呢?我和弟弟总嚷嚷着让母亲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母亲也总是先卖个关子。其实不管母亲讲什么故事,只要她开口,就是一个好故事。
大概十来岁的时候,已经知道牛郎织女是个凄美的故事,我和弟弟都憎恨讨厌的王母娘娘,让幼小的孩子见不到妈妈,两个孩子该有多可怜啊!他们没有办法听妈妈讲故事,没有办法钻到妈妈的怀里撒娇,不能吃到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菜……
懵懵懂懂知道了一些朦胧的情感后,依然对王母没有好感。爱情是神圣而美好的,任谁都不能动摇!满怀着对爱情的坚定,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远嫁他乡,我不想做“织女”,父母也别想成为“王母”!
再后来,生了女儿,孩子渐渐长大,再读牛郎织女的故事,对王母却再也恨不起来。我似乎能体谅她的一片苦心了:自己最心爱的小女儿,被一个凡夫俗子窃去了衣服,采用这种手段“骗取”她的真心,让她没办法回到天庭,在人间成亲、生子。做母亲的不出手帮忙,难不成真的要眼睁睁看着女儿在人间经受生老病死、七情六欲的折磨吗?又或者,王母真的能忍受天庭众多神仙的指责和非议,让自己的女儿打破天庭律例,下凡间与凡人结合吗?不管是亲情还是道义,都不能置之不理啊!
这两天听着汽车广播里对七夕传统节日的介绍——在很久很久以前,地上的牛郎爱上了落凡的仙女,他偷偷拿走了她的彩衣,娶她为妻,孕育儿女。王母震怒,胁回织女,以钗划河,隔绝爱侣。于是四目相望,化作晨曦,永难相聚。除了这一天七月初七。让我们以爱为歌,共度我们的节日——七夕。忍不住想笑且质疑:牛郎偷了织女的衣服这种追女孩的方式可取吗?织女真的能抛下天庭的富丽堂皇甘于贫贱,跳出“贫贱夫妻百事哀”,做到“有情饮水饱”吗?牛郎一个凡人到底靠什么能一直吸引美丽的织女?凭借不还彩衣真的能让一个仙女死心塌地的跟他过日子吗?两个三观不同的人到底能走多远?如果不是王母隔绝爱侣,他们俩真的能够相安无事、举案齐眉一辈子吗?
……
我开始质疑这个所谓的传统节日,不禁想起了《红楼梦》里,贾母听了《凤求鸾》,直说道:“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这些诌掉了下巴的话,从何而来?贾母寥寥数语,说出了根本原因:其一、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诋毁人家;其二、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
归根结底,民间传说表达的都是老百姓的美好愿望而已,若要向我这样刨根究底,怕是连最后的一点美好都要没了。
不禁感叹,当我感受不到牛郎织女故事的美好时,说明我已经过了相信爱情的年龄,我——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