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喝水、喝可乐、喝奶茶、喝咖啡,什么时候开始喝茶的呢?大前年,遇到一位有趣的朋友,和她约会,就要喝茶。边喝茶,边听她科普扫盲白茶、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或者听她分享绿茶玻璃杯,十年白茶胜人参,普洱的生熟问题……我也像小学生一般,她说我就听,听了吸收两三分。
这本书作者车前子,是位诗人、画家,所以这本散文集读来有画面感。茶话会什么感觉,就是磕着瓜子,喝着茶,然后几位好友闲聊,或者还有才艺助兴的活动。这本书也是如此。
有趣
我那位朋友约我喝了好几次茶,问我,你最喜欢哪种?
我回答绿茶。特别是恩施玉露。她问,为什么?
我说看茶叶投入水中,慢慢绽放,如妙龄女子半解罗裳,水中浮沉舞蹈的样子,极为香艳。
朋友点头说,是的。绿茶是刚出大学,刚入社会的小青年,不耐“泡”,就是好看。红茶浓酽,久经沙场。
作者也用“香艳”来形容茶。角度、审美自是不同。
“记得那天我用玻璃杯重泡,它汤色红艳,在这红艳之中,似乎还有一道山门,山门的影子是金黄的,香气腾云驾雾满满地围住我,又有新的红艳弥漫。我觉得自己不仅口福不浅,艳福也不浅。多年以来,我把喝祁门红茶当作读一部香艳小说。”
作者不仅用美女比茶,还喜欢看着茶渍幻想。或许在画家的眼里,什么都可以入画,什么都是一幅画。作者说岩茶茶渍颜色最好,浓重、逶迤,长痕是风波万里的秋江,淡色是起雾的春雨。视线一转,可能有小猫躲在假山之后,或许有美女的衣摆飘过。
新颖
用绘画的眼光,看文字。
有一篇《而流连光景不觉有年矣》,分析明清诗人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作者从绘画的角度,看天、山、水,都是白色背景,湖上的影子、长堤,是线条感的淡痕。而舟中的人,两三点浓墨。看画面疏朗、开阔,一笔、一点就表达出了文字的诗意和禅意。
作者还说鲁迅先生的“两棵枣树”,一棵是枯笔淡墨,一棵是浓墨晕染,仔细想想画面感,远处枣树看不清细节,是阴影的存在,近处枣树细节清晰,在光晕中,阴影里衬托出来。不禁拍手叫绝。
善聊天
茶话会,自然有说不完的话,建筑、审美、朋友的兴趣,都可以拿来一讲。讲在苏州园林喝茶的月色,讲茶社门口的水渍像一幅画,讲茶的价格贵贱“大红袍”与“红短裤”,“铁观音”与“泥菩萨”……
还是经常和朋友一起喝茶,并不讲究,渴了就大口喝,闻到香气就多享受一下。看到这本书有趣的地方,拍了几张图片发给朋友,她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