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往常一样上班,接近中午时领导召开紧急会议,宣布了一件令人咋舌的人事调整:所在的部门经理被撤职,降职为另一部门的中心经理。
公司由多个项目组为一个中心,每个中心有一个中心经理,多个中心经理组成部门。
开完会,同事们都炸锅了,毕竟在四平八稳的国企里,突然搞这么一出,无疑是扔了一个炸弹丢进平静的湖里。
我回到桌位半天也没缓过神来,仔细地查了查日历,发现离愚人节还差三天。
接着,其它中心的同事纷纷发信息,确认无疑,板上钉钉。好事者开始八卦撤职原因。
不少同事由于平时不满这个领导,在这撤职之际,纷纷刷屏:好走。不送。
这位年到五旬,遭此职业断崖,让人不得不思考。
做人比做事重要
在职场,做人永远比做事更重要。你和工作伙伴以及老板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着你的职场命运。 能力只是基础的一部分,决定你的上升空间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关系来自哪儿?你和身边人的点点滴滴相处。
这位领导之所以被撤职后,被同事冷脸观看,甚至有些还幸灾乐祸。就跟他平时管理有很大关系,他平常干的最多的事就是到了上班点往大门口一站,黑着一张脸,看谁迟到了。每天踱着步在走廊,时不时站在某个办公室门口一言不发站好几分钟。这种管小学生和氛围让不少同事不齿。
要是平时涉及到报销数目较大或者请假比较多天,要他签个字比登天还难。更别说其它的了,我有次办事需要开个收入证明,而人力要求有部门经理的签单,我解释说银行需要提供这个资料,他老人家说了各种风险,好象我贷个款会让公司陷入灭顶之灾一样。最后晓之以情,动之于理说了快15分钟,才很不情愿地帮我签了字。
有个同事驻外办公,着急让我帮他找领导签字走流程,我看这领导快要出门,在后面喊他,有个文件比较急,要他签一下。他轻说一句,有急事,头也不回地走进电梯。
你无法要求你的领导对你和善,但周边一片骂声至少说明一点,这领导不是管理出了问题,就是做人方面有所不妥。
在我看来,基层员工做事比做人重要,基层员工有时候脾气坏一点,有时候讲话不中听一点,你没有必要跟他计较,因为他做事比做人重要,可是高阶层绝对做人比做事重要,而中间的那一层就是做人做事两边要均衡。
时代不同了,没有什么稳定而言
如果让你选择,给你一个职业管理岗,一个是有几十万粉丝的自媒体,你选哪个?很多人很明智地选择了自媒体。一个管理岗,无论职位多高,可离开了这个组织你就什么都不是。而自带粉丝的自媒体,即使离开组织也能活得很好。
记得古典老师曾经分享过,未来一个人很难长久呆在一个企业里,因为企业寿命会越来越短。有可能会出现你毕业呆在公司十年,就面临公司倒闭重新找工作的状态。目前,有数据显示创业公司普遍在1至3年,能熬过三年的就很不错了。
曾经的稳定扼杀了你人生更多的可能
以前,大家都愿意呆在一个体制稳定企业里,解决户口,每个月有死工资,不拟吃穿 ,还有空闲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但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世界每天都在变,所谓的稳定是不存在的。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本身。
有个朋友,六年前呆在银行后台做会计,四年前面对银行业务的萎缩,大量的后台人员面临转岗,要么离职,他被迫从后台冲向了业务前线,成为一名业务员。后来有次跟他一块吃饭时,他满脸焦虑的说,我今年32后,跟90后拼精力好象拼不过,但跟50岁的拼退休好象又早了些。
他发现自己除了银行业务 以外,当年学的企业财务知识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如果再次找工作,他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中年危机一直存在
有人说,互联网给了人人一个最均等的机会,大数据让世界变平。但同时淘汰机制也非常残忍,因为残忍才更激发我们的潜能。
有人公然指责马云,因为他让不少传统企业倒闭、不少人员下岗。其实即使没有马云,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企业、岗位都会面临淘汰。
根据《经济学人》的一项调查,幸福感和年龄的关系,总体上呈U型变化。
人们一般会在多少岁开启“中年危机”模式?根据测算,在符合平均寿命预期的前提下,这个年龄是32岁。
接近这个年龄的人,通常已经在职场打拼了不多不少的年头,在公司位于不上不下的位置,拥有丰富多变的内心,却卡在多重矛盾的现实和理想之间。
以前别人说中年危机的时候,以为有跟自己没有关系。以为自己始终不会遭遇。但今天的事教育了我一把。其实中午危机一直存在,即使你没有意识到。
这位被撤职的领导,面临着选择两难境地,留下,降职为与自己之前管辖的人共事,离开,则面临再次就业的问题。
其实, 我们每个人都面临一样的危机。试想一下自己,如果离开这个组织,你能不能快速找到自己另一个发展空间?是否面临上不上下不下的局面?
你以为,中年危机离你很远,其实它就在你身边。你认识越晚,会越焦虑,越失去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