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可欣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四月末,杜鹃啼遍千山,穿庭树作飞花。
喜欢醒来一切带着水意的感觉,风中带着梅子的青涩果香,堂堂世界都是初夏的清新与明媚。
阶沿的寸寸阳光,光影在素色墙上晃动,映得时空交错。不禁联想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此时,已忆不起何时起在床边、背包里放着一本书、一支笔。乘车车路上、等待餐食间、睡前…习惯翻阅着一页一页纸张,随着目光移动,顺手摘抄打动心扉的句子。
那日,我同母亲微信视频时打趣地说道:“现追悔莫及曾经年少时未曾静下来品读著作,。”
语毕,身后传来磁性浑厚的声音:“现在开始也不晚。”回头望去,先生微笑相望着。
随即,数数四月留住细缝的时光,阅读了6本书籍。借此机会,分享一二读物。
《慢慢走啊,去过美的人生》是美学大师朱光潜谈人生之好、生命之美的随笔集。
文中写道:“我把自己看作草木鱼的侪辈,草木虫鱼在风甘露中是那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还是那样活着。像庄子所说,它们“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记得当时读到这句话,瞬间的清明,给内心画上了真实的一笔。
人生活在世间有一地鸡毛的困恼,常常置身其中无法自拔,追究世间的不公,埋怨上天的薄情。
或许,能像它们一样时而戾天跃渊、欣欣向荣,时而含葩敛翅、晏然蛰处,顺着自然赋予的本性。
那么,活着也是不断的减法,还心一片净土。
接着,他又言之:“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
而人生之美,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领略。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顷一刻,皆有风味。
提到“美”大体的思维认为是粉饰过后的外表,并不然,“美”是心灵的折射,是修养。
无论学哪一门,从事哪一行,每一个人不断地培养自己的欣赏能力极具洞察的内在,听音乐、习练瑜伽、看些文学作品等等。
在自己身边时常也会听到许多人讲起:“我们还在生存阶段,哪有空闲去学瑜伽、看书呢?存款多了,才能有资格享受生活。”
在这里,我更想说:“先取悦自己才有能力及精力在繁杂的社会环境中愉悦完成每一项工作。”
“勤靡余老,心有常闲。动中有静,常保存自我主宰。此言也恰如其分的道出了需要去培养的境界。
一书之中他说人生,谈修养,聊理想,写友人旧事,有人生的智慧,也有对人性了解的深广。
柴静说朱光潜的文字:“没有一字不直白,但像饱熟不坠的果子,重得很。”
的确如此,朱光潜在著作中并未任何说教之意,以生活谈生活,让读者看了原来离的如此近,如此亲切。所以蒋勋也曾说,朱光潜是我敬佩的生命美学家。
慢慢品读完这本书后,再次体会读万卷书之后的心量随着眼界变大而大。(哈哈,虽然没有读完万卷,也是一个大方向目标)
在另外一本《蒋勋说宋词》亦震撼了身心,不妨继续往下感受。
我相信大家都会有过此感,上学时提到背诗词,几乎是毫无生趣的背诵下来的。
当自身从未经历过浮华世界,身心感受大多没有激活,许多字词言句难懂其意。多数情况,学习修辞手法,作者所代表的中心思想等等。
再次诵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多么细腻的情感描写,仿如自己正在习练瑜伽的过程中,觉察到身体每一个部分通达其意。
回到词的本身,不禁想起,当自己遭遇挫折时,那份沉重之情,喝上一杯酒的那一刻,是否也能感受“无言独上西楼”向远处眺望的心境。
用“锁”字更添了几分愁意,内心万种难言独白,唯有自己独自内化。
另一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开始探讨生命的话题,儿时只知生命是“活”的意思,现在多了对生命敬重感,多了一份思考。我们除了肉身,还有灵魂所在。
当亲人的离世,重新认识知道每一个人都要离开无常的世界。
当世间名利权贵,有得有失,哪一样都会离开,我们仍在追逐我赶的快感其中。
正是宋词的多面正如生命本身,饱满与孤独、喜悦与感伤各具其美。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当下此景触动心弦,世间困扰已不复存在,小酌一杯酒,万物与身心合一。
试想,如若我们站在湖边,也会因景生情。可贵的是,他们有豁达的一面,并从容的吟诵一曲或歌唱一曲,捕捉一顷刻与一顷刻之间的心流。
更可贵的是蒋勋速说宋词时,跳脱出二元对立,还原当事人历史背后的实相及深入心理情境,将人性的以美的状态呈现。
只言片语分享到这,收获美好需要自己给心田埋下种子。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无论我们以何种方式进行,最终引领我们自己走向远方,触及心意,了知生命,扩其心量。
如还未行走,开始试着读书未尝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有时一本书会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及命运,会从黑暗中飘转进明亮,会能幽幽深处觅清香与暖意。
有书的日子于堂堂世界里不仅有初夏的清新与明媚,也有春的诗意与盎然以及等待下一季美好的到来!
(写于201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