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家一定见过这么一条线,叫做「人生的幸福U型曲线」(也叫微笑曲线):
简单解释一下:
横轴是时间(最左边25岁,最右边65岁),纵轴是幸福程度。大多数人,一生中的幸福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按照这条曲线发生变化。
呱呱坠地时,眨着眼睛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一身轻松,无忧无虑,幸福感最高;
童年青年成年,三个时期的成长,烦恼也随之增加,幸福指数掉头向下;
到了中年,“狗日的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每天忙得团团转,焦虑得一笔,幸福程度掉到了谷底;
中年往后,一切开始定型,好的坏的已然成风,不惑、知天命、耳顺……幸福感又重新向上回归。
我们可以对号入座一下,自己现在处于哪个阶段呢?
你的幸福指数和U型曲线匹配吗?(欢迎留言区讨论)
02
总体上看,我比较赞同这条曲线,它更像是人生的一个大的趋势图。
但具体来讲,我认为这条大的U型曲线,应该是由无数条小的U型曲线构成的。
我简单画了一下,如图所示:
再解释一下:
就是无论我们身处在哪个人生阶段,都会遇到各种起伏,在大起伏趋势下的小起伏:
小时候幸福指数高,难道就没有不开心的状态了吗?
长大了幸福指数降低,难道就每天都愁眉苦脸,始终焦虑了吗?
不会的,人生起伏才是常态,开心固然好,但不可能永久,焦虑听起来挺惨的,但也不可能始终持续。
这就是我对于这条人生幸福曲线的认识。
03
我这人天生乐观,看事情总喜欢朝着好的一方面去想。说起来也算幸运,三十岁之前我一直很顺,而且回想那些年,我几乎没怎么感受到太多的焦虑,也有可能是自己有「痛苦健忘症」吧。
小时候成绩不错,算是别人家的孩子;
高考发挥失常但还是来了北京;
大学沉寂一年,但很快就调整状态重新上路,玩的也算风生水起;
找工作翻了一次车,然后就一路狂飙,拿了一堆offer;
结婚生子更是有惊无险,过上了我最想要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可以说,我在三十岁之前,几乎没有为什么事情特别焦虑过。
直到三十岁,老二要来了,我慌了。
三口之家,靠我一个人的工资来支撑,还算OK,但是一下子多了一口人,我们算来算去,怎么算都入不敷出……
记得那会儿老二预产期越来越近,我的焦虑也越来越重,经常晚上哄完老大睡觉,就一个人坐在书房,手里拿一支笔,在本子上胡写乱画。
写的最多的字是:“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还有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当时我还寄希望于以后的升职加薪,总觉得未来会好,结果当我部门副总听到我要生二胎的时候,脱口而出一句话:
“啊?Kris,那你要在咱们公司干,养两孩子,可能负担不起啊……”
我听完,脸一下子就绿了。可能领导说完之后意识到不妥,赶紧往回填坑,“也不会、也不会,咱们Kris这么优秀,说不定以后就是副总裁了……”
我心里想,“嗯,说不定……副总裁……”,公司副总裁最小年纪是45岁,嗯,我还需要坚持等15年……
哈哈哈,就算我能等,我儿子在肚子里等不起啊……又不是哪吒……
大家注意,按照我刚才对人生U型线的解读,我分析自己,当时的状态就是进入了某一个小的U型线的最低谷,于是也最焦虑。
但即使焦虑到失眠,我依然会告诉自己:
这只不过是一个人生的小片段,这个片段,我掉到了字母U的最底部,但只要想办法,一定能走出来。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的鸡汤,但我坚信不疑。
04
那会儿,我还没看过塔勒布的《反脆弱》,还不知道要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受益」,还不懂得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折腾。
但我心里始终有一个信念:
不折腾,肯定没戏。
于是,折腾开始啦!
之前我讲过,我把所有看起来可以业余时间赚钱的事,全都列了出来,包括:
做微商、当论文枪手、做代驾、摆地摊……但要么是放不下面子,要么是时间不允许,总之,这几个选项,就靠着论文枪手赚了1万块,就都pass掉了。(这里多说一句,感谢当年请我做枪手的那个同学,要不是当时雪中送炭的1万块钱,我真的要找朋友借钱还房贷了。)
最后,我找到了一条可行性最高,但看起来似乎最不靠谱的一条:
写作。
那个时候,没有知识付费概念,没有写作赚钱概念,仅仅是发现很多作者都贴上了“简书签约作者”的标签,觉得『签约』看起来很酷,而且感觉签约就意味着可以出书了。出书就可以拿版税了,有版税就可以有“睡后收入”了,就算能赚个两三万,我这日子就能勉强过下去了啊!
于是,开始拼命写。
对于我来说,当时写作最大的挑战是:没时间。
上班不敢搞副业,下班还要看孩子,所以,我把睡觉时间拿来写作。你们看我现在4点半早起,其实两年前我就搞过,有童子功呢!
通常的写作过程是这样的:通勤路上想主题,列提纲,中午休息的时候开始找素材写起来,晚上孩子9点睡觉之后,开始狂写成稿。
前几天在有书三周年庆典上,碰到一个同样是体制内的写作爱好者,大家聊起写作状态,我给她讲了这个故事,她开玩笑说,“我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看来还是不够。”
嗯,我同意,那段时期,我真的挺拼的。
因为我知道,我没有退路啊,这段讨厌的U型管低谷期,我必须要努力才能爬上去。
05
当然,这个过程,远没有我写的那么风轻云淡。单说一条,就是家人的态度。
当时写文章,我只是隐隐觉得能够拿到“签约作者”,应该就能出书,就会有机会,但是机会有多大,收益有多高,根本不知道。
老婆看我每天写东西跟犯了魔怔似的,一方面心疼我,一方面也觉得我在做无用功,劝我别这么累;
父母知道我每天那么早起来就写,担心我身体,也可能觉得我脑子坏掉了,隔壁家的叔叔写了一辈子,出书都是自己花钱买的书号,你一个毛头孩子还想写书赚钱?
我不管,我给自己定了3个月的止损线,三个月之后,写不成签约作者,写不出什么名堂,那我就撤退。
结果是,这么一写就写了2年多。
而回到我的U型管状态,靠写作,我终于赚到了一些钱,终于解决了老二出生的焦虑问题。
看,折腾了一圈,我真的从U型底部,爬上来了。
但是,别着急,我都说了,人生的大U,是由无数个小U组成的。
解决了财务危机,不代表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啊!人生哪有巅峰啊,所有的巅峰都只不过是一小段U的顶点,过不了几天,幸福指数就又回到原点了。
比如,为了维持生计,我得坚持日更,每天都写,可我的工作调岗之后,每天加班,根本没时间写,焦虑……
比如,加班的最大坏处,就是容易饿,吃加班餐简直是催人胖的第一杀器,你们看我脸是不是比以前胖多了……
比如,老大马上要上小学了,学区房买不起,私立学校也上不起,孩子起跑线咋搞定?
……
这又是一堆一堆的焦虑……
06
这个时候,缓解焦虑的好工具又来了:
要清楚地知道:你现在的焦虑只不过是无数个小U型管的最底部;
但是,也要坚定地相信:你总是能够从U型管底部爬出来。
前提是,你要折腾,相信折腾的力量。
我们大多数人在焦虑的时候,会有这样一种内心独白:
“我要是怎样怎样,就好了……”
我要是有一千万就好了!放心,有了一千万,你又开始焦虑两千万的事;
我要是有个小房子就好了!放心,房子有了,你又开始抱怨房子太小了;
我要是能考上研究生就好了!放心,考上研究生,你最多开心不过10天。
不信,你们看那些早已财富自由的商业大佬们,哪个不焦虑?
图:360周鸿祎的人生失败论
07
焦虑可以,但恐慌不必。
解决焦虑最好的方式,不是让自己稳定,而是让自己不停地折腾。
塔勒布的《反脆弱》讲了好多类似的案例,其中一个《出租车司机与银行雇员》的故事:
约翰和乔治是一对孪生兄弟。哥哥约翰考上了大学,毕业之后进了一家大银行工作; 弟弟乔治没上大学,只好做了一名出租车司机。
看起来,约翰的生活要比乔治体面很多:
银行的工作,给约翰提供了稳定的薪水、不错的福利、带薪年假、较高的社会地位,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美好。
而乔治这个个体户,则要差很多,收入波动大,有时候运气差,跑了一天都赚不到什么钱。
而弟弟乔治也特别羡慕哥哥稳定的工作,经常抱怨。
结果,199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一切都变了。
本来的金领哥哥约翰,被裁员了,50多岁了不得不到处找工作,但却四处碰壁,因为他在银行里并没有积累什么专业能力,只不过是一些简单的人事初级工作。
但是对于弟弟乔治来说,金融危机对他的出租车工作几乎没有影响,甚至赚的还要更多。
这就是塔勒布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很有洞见的观点:
表面看上去越稳定,其实越脆弱。一旦黑天鹅出现,稳定的系统必然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瞬间可能就会坍塌。
反而那些看上去波动性大、随机性强的,反脆弱能力越强。
08
最近裁员潮越演越烈,很多人都说,2018年的冬天,最冷。
但说实话,作为一个国企员工,体制内的人,几乎没有太多的感觉,或者说,即使公司业绩下滑,对于个人来说,也没有特别大的危机感,毕竟,裁员这件事,在国企或者公务员系统,几乎不会发生。
但正是因为这样,我反而越有些担忧,这种稳定的安全感,其实有一个极大的弊端:
减弱我们感知世界的敏感性。
一旦敏感性降低,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因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以前的大学生,包分配,,没几年就取消了;
以前的单位分房,早已成了历史;
以前的“金饭碗”变成了“铁饭碗”,用不了多久,可能会换成“玻璃碗”……
既然变化无法改变,那就让我们在变化中,不断进化自己。
09
我其实还挺感谢人生中的那些焦虑的,因为焦虑,所以保持敏感,所以推着我去折腾,所以才能感受到一次次U型起伏的过程。
这个过程,起点是焦虑,终点是战胜焦虑后的幸福和掌控感。
以上,共勉。
我是简书作者kris,
85后/二胎爸爸/会计在读博士/500强央企/减肥达人/马拉松跑者
这几年干过的丧心病狂的事有:
3年陪孩子读了300本书/一年大山支教/半年拿到10个500强offer/2个月在职考上了财经类top学校会计学博士/半个月训练完成首个马拉松/1个月瘦了20斤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Kris在路上(krisgtd),回复关键词“成长”,送你100本成长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