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末,我难得有闲情雅致和专心致志,一气呵成看完了严歌苓老师的长篇小说《小姨多鹤》。
这本书包装很精美,很奇特的是:书没有前、后序,也没有其他的推荐、作者介绍,或者目录什么的。
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序,十六个章节,一个结尾,书的框架如此简单。
书中的人物结构也很简约,就围绕着日本女孩竹内多鹤在中国的大半生生活展开。
我一直在感悟,名作家的独特写作方式,丰富的人物内心的刻画和描写,让读者可以沉浸在书中的故事中。我想这也是一种更高的写作魅力吧!
想到之前听过严歌苓老师的一个演讲《从读书人到写书人》。当时让我对她印象非常的深刻,也有很深的崇拜之感。
查询了她的个人简历。她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十几岁开始,到部队文工团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有过16年的军旅生活,然后她到了前线,作为了一个军旅记者。之后到美国求学,成为旅美的作家。
她说,一个写书人一定是一个读书人,但是一个读书人却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写书人。
一、做一个读好书的读书人。
严歌苓老师说,“读书、读好书”永远是每天的精神功课,她一日也没有荒废过。
对于“好书”,她的定义是“你没有想过取得回报的,能沉潜身心的,就是好书。”
二、做一个有意志力的写书人。
在写书的时候,你一定要成为你笔下的主人公,完完全全的沉浸在故事里,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严歌苓说:“我能够30年里每天坐在桌前写作,靠的就是坚强的意志,如果说舞蹈给我了我身体上的坚强,那么那本偶然偷来的霉臭的《拜伦传》,给我的就是内在的纪律、铁一般的意志。”
她说,写书人最脆弱,每写一本书都要崩溃个两三次。在写作过程中,总会遇到极端黑暗的阶段,很多时候会“想撞墙”。
几乎每次写作时都会有两三个阶段,觉得整本书都是败笔,自己已“江郎才尽”。
她说,写作是应该被训练的。像任何艺术专业一样,只会使你变得更好,因为你有了训练,会使你天才的潜力得到更好地挖掘。
其实找故事并不难,关键是听到故事后怎么反复去思考、反复去调查它,把细节找到。
作者最好是要有一个同情的耳朵,这个同情就是要有共感,共同感受的一种心灵。
在严歌苓眼里,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写书人,“这两种都是最自由的,这是跟自己独处的空间,能够在里面去遐想、陶冶、营养自己。把大量的寂寞时间,变成非常珍贵和美味的时间。”
我想,她的故事给了我新的力量和动力,去做一个读书人和写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