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雨傘」和「香港」放在一起多少有些敏感。中環有許多人在黃色雨傘下輪流堅守了三個多月,褒貶不一,但全世界都看到了。深水埗有一個人,在各式雨傘下獨自堅守了三十多年,估計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
邱耀威,深水埗新藝城傘店第五代傳人。祖輩從清道光二十二年開始在廣州一德路造傘賣傘,他本人在香港開店也有三十多年了。
「開遮有個口訣:震震上!震下震下到咁上下先開,把遮咪唔易壞囉!」教顧客開傘時邱伯總是眉飛色舞,彷彿在傳授失傳已久的武功秘笈。「識開遮嘅人百分之二,識收遮嘅人,無啊!一個都無!」言語間透露出一種自豪,但又沒有市井之徒那種讓人生厭的沾沾自喜,談吐風度儼然一代宗師。深水埗的街坊不知道甚麼「匠人精神」,只知道到新藝城買傘修傘,一定「平靚正」。
與早已名成利就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不同,他沒有在寸金尺土的中心商區擁有裝作不起眼的精緻店面,也沒有彰顯專業精神的考究制服,甚至連他的主業——修傘,也不及2000美元一位的壽司那樣充滿濃厚的小布爾喬亞情懷。
但所謂匠人精神,本來就應該是給那些在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尋常行業中默默耕耘的勞動者的讚譽。如果為了賺錢而用似有還無的「品味」來迎合中產階級的身份認同焦慮,共贏相生固然無可厚非,但那是明星精神、表演家精神。
「新藝城」的招牌掛在這家十來平方的昏暗小店門口,被數十把長遮短傘簇擁著,一個衣著隨意的老人坐在矮凳上,時而與街坊談笑風生,時而低頭默默工作。行家不喜歡他,因為他熱衷教顧客保養雨傘,雨傘越耐用,買新雨傘的人自然越少。面對行家責難,他只笑言:「要保護地球啊嘛!」。
所以不要動輒擺出一副禮失而求諸野的姿態感慨中國沒有匠人精神,也許只是那些沒有經過市場包裝的匠人你從未正眼看過而已。你樓下街市那個一身腥臭的豬肉佬,手起刀落之際游刃有餘,未必就不是當代庖丁。
但傳統上中國人確實不太崇尚匠人精神。中國人崇尚的是「君子不器」,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即便出身貧寒,經過十年寒窗一朝金榜題名也可以成為國之棟樑,所以中國人講究胸懷天下、匹夫不可奪志。這在階級壁壘森嚴的日本恐怕難以想像了,醬油廠老闆的兒子想為大名分憂?怕是要被父親踢著木屐追打吧。
與「小確幸」一樣,當一個社會開始鼓吹「匠人精神」時,說明這個社會的上升通道開始收窄了。當經濟發展停滯,階層固化日趨嚴重,年輕人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時,如果不想上街向資本家發出徒勞的抗議,那麼可以落街吃一碗熱騰騰的豬骨拉麵,然後告訴自己生活如此幸福。吃麵的人感受到「小確幸」,拉麵的人不就是「匠人」囉。這幅幸福景象被李超人看在眼裡:「有得食好食多碗啦,遲啲我又加租間鋪要搬入元朗嘅啦。」。
安穩吃麵、勤懇拉麵、準時交租,是李超人教導港人獲得幸福的三大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