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开启大门
作者先是介绍了一下自己的经历,自小对语言、历史等文科类的知识能够很快掌握并且运用自如,而对数理化则是走到哪里都害怕。
作者在军队中的经验告诉她,曾经对内心狂热的执迷追逐,事实上阻碍了自己敞开双臂,培养新的爱好。结果就是无意中局限了自己。
对于数理化的挑战,作者决定重新训练自己的大脑。当然作者也有足够的耐心,给与自己充分的时间,而不是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对于不要沉迷在自己已熟知的领域中这个看法,我很是赞同,自己也是去年意识到这个问题而可以减少了自己特别沉迷的一类知识领域,转而去学习一些有用但自己一开始并没有太大兴趣的东西,这点和作者不谋而和。这些可能和可以练习有一定的联系,不过那本书自己还没有看过。
第二章:放松点
这一章作者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专注,另一种是发散。
专注思维聚焦的范围更窄更深,而发散思维则是一种更“广角”的思考方式,我们一般在学习一样东西的时候很容易不由自主的陷入到专注模式中,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专注模式并不是说专注的状态,而是注意力只集中在新知识的很小的一部分,例如书籍中的某一章节而不见全书等等状态。
思维定式效应。你脑海中已有的,或者是最初的想法会阻碍你产生更好的想法和答案。专注模式会很容易的把你的注意力引导到你熟知的思维模式中,急于抓住一个答案,但是新知识会与你已有的知识有冲突矛盾的地方,甚至可能需要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式,这时候专注模式就会成为障碍。
如果想要理解新事物,最好关掉精确的专注思考模式,把开关切换到“广角光源”。
因此结论很明确,在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需要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来回切换。
有两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1. 接纳困惑: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必太着急,也许两种模式都不会起作用,因为你现有的思维模型中不存在对应的知识构架,因此与其努力的找到答案,不如先好好的想清楚问题是什么,只要发现困扰你的东西是什么,那么你就离答案不远了。
2. 注意控制拖延:不论哪种思考方式,或者是提出问题都需要时间,如果拖延太多,那么就不可能给自己留出余闲,因为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被拖延带来的焦虑所占据的大脑,不会有空间留给思考了。
第三章:学习即创造
创造力就是对你自身能力的驾驭和拓展。
对这句话深以为然。要想有足够的创造力,一是要有足够多的东西可以获得,而是有驾驭他们的能力,完全创造出新的东西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对于已有材料的重新组合和利用就足以领先一步。
之前提到需要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来回切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思维模式都需要持续一定长度的时间才会有效果,并不是随意切换的。而拖延并不是发散思维模式,拖延只会压缩这两者剩余的时间。所以,不要担心什么也想不出来,这段时间的持续是有意义的。不断增加的挫败感,可能就是在提示你可以进入发散模式,之后也许可以换一个方向思考。
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这个在认知设计那本书里也有提到,工作记忆持续时间很短,通常是当下的,专注的,其资源也是有限的。而长期记忆类似一个仓库,你所拥有的记忆和技能都存储在里面,在遇到相似的情形时,可以自动调出相应的思考模式。工作记忆需要不断的间隔重复才可以转换成长期记忆,类似肌肉训练,短时间的刺激可以让肌肉看起来饱满充实,但是有长期的间隔重复训练才有可能让你在平常状态下也能有明显的肌肉线条,训练大脑和训练身体都很多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