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们生活在同样的世界,头顶同样的蓝天,脚踏同样的大地,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最终却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而对同样的问题,拿出截然相反的解决方案,在同样的场景里作出截然相反的决定……他们就好像是截然相反的两个物种一样!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先看一个案例,或许你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同学聚会,A同学讲了一个很好玩的笑话,引发了哄堂大笑。但是,有一个同学B就静静地、愣愣地、沉思地坐在那儿,尽力地在想大家为什么在笑。然后这事就过去了,于是大家又开始谈别的事情。突然,这个同学爆发出强烈的笑声,一下子把小伙伴们惊呆了。原来,他突然明白了A刚才讲的是什么。
我曾经就是那个B,也遇到过和B类似的人,那为何B会如此反应呢?
因为B对这个笑话的理解,接受速度和其他人不一样,而一个东西它怎么样,除了它本身的特性之外,还要依赖于接受方的某种特性。
高中的时候我们学过生物和化学,靶细胞要和受体结合才可发生反应。受体是一个生物化学的概念,指细胞表面的一种特殊分子。它可以识别某些特定的分子,并和这些分子结合,这个被识别的分子就是配体。通过生物的生理机制将化学信号转变为生物信号。这个携带受体的细胞被称为靶细胞。
辣椒被哺乳动物比如人类吃了会感觉辣,但是鸟类吃了却没啥感觉,为啥呢?因为鸟类的身体木有感受辣的受体,而之所以辣椒让哺乳动物感觉辣是因为哺乳动物吃了后会把辣椒籽破坏,而鸟类吃了可以通过粪便排出来辣椒籽,这样辣椒籽到了土里可以继续生长,完成传播目标。所以辣椒对哺乳动物辣主要是产生一种对哺乳动物的防御机制。
了解了受体这个概念,那么当同一个老师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教室、用相同的方法去教授一群学生知识的时候,最后为啥会出现90分,100分的同学,70分80分中等成绩的同学,以及60分及格甚至60分以下不及格的同学呢?
很简单,不同类型的同学对老师教授的同一个概念知识的时候,接受理解程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那么解题的正确率自然也就不同,进而分数不一样也是很正常的了。
再比如妻子逛商场疯狂购物,丈夫的受体看到的是花钱,儿子看到的是浪费陪玩的时间,婆婆看到的是未来家庭经济上的风险,而店员看到的是业绩和奖金。所以你看,同一种行为在不同人的眼中因为受体不同,所以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那么了解了“受体”的概念,如何运用呢?
我的方法论是:了解他人的以及自己有哪些“受体”,从而更好的做下一步决策。比如:
1.人际交往方面:对你想要沟通的人或者合作方等对象进行定位,比如你要和一个人交朋友,首先需要看看对方的性格咋样,价值观是否有共同之处,有木有兴趣爱好,他做过一些什么事情,他的认知水平咋样等,了解其多方面的“受体”,不然“对牛弹琴”未免有点白费力气。这是了解他人的“受体”运用。
2.学习工作方面:多向前辈老司机高人请教,提前给自己培养不具备的“受体”,即获得快速入门的知识,接下来展开一系列的行动进行持续不间断的刻意练习。这是提前预知自己的“受体”情况。
回到我们的主题“为什么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很简单,因为每个人的受体不同,例如脑子里的思维观念,操作系统不同等,那么看待同一个世界自然也就不同了。
那么问题来啦: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很冷”,有一种好叫做“我是为了你好“,从”受体“这个角度,你是如何理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