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
今天开始重新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今天阅读了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开篇先指出了这本是是为谁而写的,是为了reader,阅读的人,想要阅读的人,那么阅读的人想要阅读的人真的会想要去阅读这本书吗??我想不尽然,我妈也爱读书,她爱读红楼梦,爱读水浒,红楼梦的好些章节都能背出来了,侯侯也爱读书,他喜欢读村上春树,喜欢读路遥,他俩肯定不会对这本书感兴趣,豆瓣里还有很多很多人喜欢读书,甚至包括线下的读书会中,也不是每个小伙伴都想去读《如何》这本书,所以我想想读这本书的,寄很大希望与这本书的人,本身认为自己是不会读书的,觉得一本书要反应出来的内容自己没有能力完全理解吸收的,读完总觉得没有读透的,最终《如何》告诉我们,这本书是为了那些想要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做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的。
这其实给了我们一个标准,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会读,其实仅仅是自己认为,一本书内容的深度广度的探究程度有时候要看我们个体花在这本书上的时间和独立思考的精力,而一本书在它所处的慢慢知识系统之中的位置,又靠我们个体整个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思考的能力以及人生经历等造诣。草草读过之后说自己不会读,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序言中指出阅读的教授主要解决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上,阅读的速度其实可以理解为汲取信息的速度,这个我觉得在现今社会不成什么问题,有很多人具备这样的能力,一天读三五本书,并且能把书中的框架摘出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样的框架来了解和汲取信息,当然,这里所说的获得资讯是指获得书中的,如果是其他的,现在的获取方法更是不胜枚举;剩下的就是阅读理解的问题,但看我上面所说的,其实我们需要解决的是阅读理解的速度,这就是为什么读这本书的意义,它给了我们一张快速理解的地图!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来走下去,这本书也不会难读,我们只要梳理出书中给的阅读地图,按照这个地图有意识的多走几次,自然能将地图了然于心,那么这其实是一本工具书!
何为理解能力?我搜了一下百度:“理解知识有三级水平,低级水平的理解是指知觉水平的理解,就是能辨认和识别对象,并且能对对象命名,知道它“是什么”;中级水平的理解是在知觉水平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揭露,主要表现为能够理解概念、原理和法则的内涵,知道它是“怎么样”;高级水平的理解属于间接理解,是指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和具体化,重新建立或者调整认知结构,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使知识得到广泛的迁移,知道它是“为什么”。对于一本书来说,真正的理解了,应该是从你最终是否能系统化、具体化、建立认知结构以达到知识的迁移作为是否读透了的标准。
其实现在对阅读有误区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觉得读书没有用了,一种是觉得读书太有用了,认为读书没有用的人面对的是大量的新媒体,他们觉得这些就够了,电视、音频视频、微信微博,甚至包括有些畅销书,其实这些新媒体呈现出来的东西都是包装过的东西,书中指出“如何将知识分子的态度和观点包装起来,是当今最有才智的人在做的最活跃的事业之一。”我记得我曾经第一次看《遇见未知的自己》的时候,就感叹现在的编辑的用心良苦,这本书的主要思想和框架在总序里一览无余的告诉了读者,读者甚至都不用去思考故事情节这样设计的用意,好像只要你读了这本书,看见了这些理,它就是你的了,这就是你“自己的思绪”了,就是你“自己的观点”了,我想为什么那么多人感叹自己的知行不合一,可能也是在于这“知”太过容易了点,这“知”只是自己被灌输的“知”,而不是自己探究来的“知”。我一直觉得读书太有用了,需要多读、不停的读!但其实我个人也是一种对读书有误区的人!当我再次拿起《如何》这本书的时候,我回想这两年自己阅读的经历,我觉得自己面对阅读最重要的一个元素--我为什么要读书,我为什么要读这些书--丢失了!!这些年我也读过时间管理的、经营管理的、教育孩子的、身心灵的,但是真正说哪一本书对我自己的知识结构产生了重组或者调整了认知的,几乎没有,不是这些书出了问题,是我的眼睛我的心出了问题,我没了解阅读究竟是要干什么的!!我所兴奋的,还仅仅限于可以把一本书分享给大家的时候,寻求到的关注度!!
所以在重新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们都该做到,读每一本书都想一想读它的目的是什么,why?意义是什么,why 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