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总是很火热,狂欢、离别、重逢、聚会,人来人往,觥筹交错。
到9月,新生走进高校,和同学室友互相交流各自的高中时光,空间、朋友圈里掀起一阵怀念已逝光阴、热爱美丽母校的热潮,并经久不散。寒假时,都兴冲冲地参加同学聚会,聚餐、唱歌、玩游戏,将曾经的趣事一遍一遍咀嚼。
每当这种时候,我都觉得自己真是格格不入。
为什么每个人都热衷于怀念?每个人的高中生活都如此美好吗?我每回想那段已逝的时光,只会想起被孤立、被排挤、被嫌弃的孤独和绝望。
作为重点班的插班生,总被误以为是老师的眼线,遭到所有同学的排挤,好不容易交到一个朋友最后却被背叛。为了转班,被第一个班主任指着鼻子骂娘,而第二个班主任来来回回申明“你要是省委书记的孩子,我肯定会尊重你”。
那段时光那么难熬,我无数次想要放弃,那些刷过的题,看过的景,那些官本思想严重到令人恶心的老师,那些孤立插班生的同学,有什么好怀念的呢?
那么初中呢?初中的时光总是美好的吧?
初中的确好很多。
小学的我普普通通,因为体弱多病一直不受同学们待见,也没有人和我玩,还被取了很难听的外号,初一时梦到这些都会被吓醒。初中同学间关系很好,互相体谅包容,创造了很多欢乐。只是我阴沉、内向,不会与人相处,只好与书为伴,本来一无是处只有成绩好的我后来成绩直线下滑,黯淡地收了场。
过去真是惨淡啊!而生活在过去的我总是沉默、懦弱、阴暗、孤独,让人讨厌。
但是,一切真如我记忆中那般不堪回首么?
当我终于成了一个看起来开朗的女孩子,终于有了新朋友,有点飘飘然时,闺蜜却说:“我觉得你变了,你现在变得好软弱。”
现在很软弱?以前的我呢?
“以前的你,坚强、倔强,很有力量,让人很有安全感,你总是有很多想法,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会努力的争取。”
EXM?她说的那个人是谁?那真的是我么?
我不由得揭开起那些尘封的记忆。
幼儿园时和哥哥分吃一个小蛋糕,学前班时学会捏各种各样的泥人,小学时成绩很好,老师们都很照顾我。寒暑假下河摸鱼、爬树偷桃、进山拾柴,无忧无虑。四年级后渐渐有了小伙伴,和同桌关系很好,六年级时还收到了很多生日礼物。
初中是最美好的阶段,我交了很多好朋友,吃饭、洗澡、上厕所都有人陪伴,最好的闺蜜也都是初中同学。我开始接触诗歌,还开始写小说,把新华书店当家看了很多书,放假在家时会画一整天的画,或者给娃娃做衣服。那时,我特别想做一个画家或者作家,还下决心做一个自由职业者(现在的我也这么想)。
初中时我成了一个文艺青年。高中时,忧愁渐褪,开始走向开朗。被排挤久了,也就不在意了,独来独往也没有关系。后来大家发现我并不是老师的眼线,而且很好相处,开始和我一起玩,一起吃饭、回宿舍、上体育课,有几个同学跟我玩得很好,关系很亲密。
咦?过去的时光非但不是不堪回首,还很美好啊!我并不是一直孤独,也并不是总在受人嫌弃,被人讨厌,就算开始被排挤,后来也会被接纳。而且,我从来就不内向沉默,相反,我一直很聒噪,记忆中的阴沉只是我的错觉?
不,不是错觉,而是记忆它会欺骗人。
小说巨匠米兰·昆德拉在小说《无知》中塑造的男主角约瑟夫很讨厌过去的自己,也不愿意回忆起已逝的时光,因为他记忆中的自己非常胆小懦弱。奇怪的是,他的同学、亲戚以及他周围的人都说他一直是个勇敢、仗义、善良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约瑟夫后来终于知道了,这是因为他总是在记住那些不好的事情,记住自己懦弱胆小的心理或时刻。
“人们不断地批评那些歪曲、重写、伪造自己的过去,或是扩大某一事件的重要性而不提另一事件的人;这样的批评是公正的(它们不可能不公正),但如果在此之前不做一项更基本的批评,也就是对人的记忆本身的批评,它们就是具备重要性,因为人的记忆,可怜的记忆,真的能做些什么呢?它只能留住过去可怜的一小部分,没人知道为什么留住的恰恰是这一部分,而不是另一部分,这一选择,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在神秘地进行,超越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兴趣。我们将无法理解人的生命,如果我们竭力排除下面这一最为明显的道理:事实存在时的原来模样已不复存在;它的还原是不可能的。”
生活充满酸甜苦辣,乐观的人总是会记住那些美好的时刻,包容或感恩挫折,而另一些人只会记住那些破碎、残缺,并告诉自己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生活的真相是什么呢?人本来就很难看清事情的全貌,记忆更是漏洞百出。人们总太过依赖自己的记忆,而记忆是那么不靠谱,它总在撒谎,或许你再仔细回想,会发现那些被自己下了定论的事情竟疑点重重。
记忆中的过往萧瑟惨淡,故而我不愿回想,总在否认过去,直到真正接纳了全部的自己,才发现其实我一直都有人陪伴,一直都很有想法,表现也不算太差。
所有人的记忆都有失偏颇,都不完全可信,但要相信,无论是人、事,还是生活,总是阳光与影子同在,美好与丑恶并存,我们可以选择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也可以选择,接受不完美的万物,并学着与它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