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分,从公元前210年秦国灭亡,经历了多年战乱,历史来到了公元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刘彻登基,汉帝国的版图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也逐步加强,一个伟大的汉帝国逐渐形成。
公元210年,秦始皇驾崩,中央政权瓦解,第二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纷争,群雄逐鹿。公元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天的西安),由此一个伟大的帝国开始。
汉帝国建国时,经过连年征战,满目苍夷,亭长出生的刘邦对商人和儒生非常反感,汉文帝时期,甚至都不让商人为官。但在经济政策方面,改变了自商鞅以来的中央集权政策,开始放松对自然资源的垄断和专营,减免了关税,使得自由贸易日趋活跃。另外,在农业方面,也减免农业税收,同时也对周边国家不轻易出兵,尽量委曲求全,维护和平。这样的放任自由的政策持续了70年,促进了汉帝国的大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与此同时,商界也崛起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汉朝是中国商人获得的第一次长时间的自由发展的时期。当时的商业主要集中在四个产业:盐铁业、流通业、种植业和金融业。
盐铁业是古代国家的支柱产业,其次是流通业,中国地域广大,各地特产繁多,所以流通业也不可小视,当时主要的流通工具包括马车、牛车和船舶。排在第三的是种殖业,最后是金融业,也就是铸钱业。
从汉代至今,能源、流通、金融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一直延续了下来,而且当时的商人阶层开始出现了专业化经营的萌芽,手工业制造开始发展起来。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这些行业富商故事的同时,还表达了对财富和商业规律的理解。“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意思是,追求富贵是人之常情。除了财富观以外,司马迁还对商业经验的规律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看法,也将他的三段论述连接起来,可以读出许多普世道理。
首先:财富分为三类,本富、末富、奸富。本富就是靠农耕致富,末富就是以工商致富,奸富就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致富。
其次:一个人想要由贫致富,从事农业不如去从事制造业,而更好的是流通业。
最后:一个人和一个家庭想要保住财富,就是到商海中去倒腾,贱买贵卖。
刘邦兴汉之后,实行了分封制,各地纷纷建国,中央集权出现旁落,地方权贵和商业富豪联合起来对中央形成了威慑。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权力的下放,可以激活商业和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是这大大削弱了中央的凝聚力。如何权衡集权和放权,是历代政权首要考虑的问题。
在七国之乱后13年,公元前140年,汉景帝驾崩,结束了文景之治,16岁的刘彻登基,成为汉武帝,汉武帝改变了之前的休养生息的自由开放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文治武功,将汉帝国打造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在思想统一上,与之前秦始皇的不让人读书不同,他改为让人读一种书。在帝国版图上,汉武帝功伐四野,在20年时间里,汉武帝大大扩展了帝国版图,在公元前121年,为补充中央财政,汉武帝开始推行一系列强硬的经济政策,具体的操盘人是:桑弘羊(公元前152-80年)。我们将在下一节详细介绍汉武帝和桑弘羊的经济变革,看看他们是如何打造一个伟大的帝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