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梅兰妮·克莱因的这套儿童精神分析系列专著,很多次我都会惊叹:西方学者是怎么做到的能沉下心一点点通过实践、哲学、伦理等角度去研究探讨人类最为奇妙的心理问题。姑且不论研究的正确性如何,至少那超然开阔的思维和严谨认真的学术风格让人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而不那么功利的动机和不追求速成的态度更是科学研究中难能可贵的。
这本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儿童精神分析》是《克莱因文集》的第二本。如果说第一本《爱、罪疚、修复》着力分析的是儿童精神分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那么这本《儿童精神分析》则更侧重于对分析的技巧的阐述。
书中用了大量案例去告诉我们如何对儿童进行精神分析。我觉得,梅兰妮·克莱因的行文风格属于平易中带有力量,她反复使用案例一点点对观点展开,使得观点很有说服力。对我这种外行而言,阅读这本书,对于不懂的内容大可以暂时跳过,有时读到后续的案例,会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哦,原来如此。
从专业角度我学到了什么?
在梅兰妮·克莱因看来,对儿童精神分析的关键在于寻找素材、对素材的把握和解读。她认为,儿童的精神分析的素材大量存在于儿童的游戏、梦和语言中,特别是游戏以及儿童对游戏的解读给儿童精神分析带来了可能。可以通过在诊疗室放置大量玩具的方式引导儿童去接触和玩耍玩具,进而分析。与成人不同,在分析过程中,当儿童的焦虑显现出来时,分析师应当迅速而及时的分析,以保证更多的情绪释放出来。同时,对儿童的精神分析,要避免使用教育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儿童的心理深层。在处理与儿童父母的关系问题上,她主张获得父母的信任,但为儿童保守秘密,不告诉父母精神分析的具体内容和情况。除非分析需要,分析时不要父母或其他人在场。
从育儿方面,给我带来了什么启示?
既然是外行读儿童精神分析,自然不会不提及在育儿方面的启示。作为孩子的父母,我觉得在幼儿阶段可以格外关注以下几个事件:
一是正确对待孩子的性好奇,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进行性启蒙。原因我已经在《爱、罪疚、修复》的书评中列明,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是特别关注孩子的断奶和如厕训练这两个事件。通常这两个事件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痛苦,会使孩子的俄狄浦斯情节达到顶峰,也会促使孩子的内心世界形成严厉的父母,使孩子的超我超乎想象的严厉。作为父母,不能急于求成,要灌注更多的耐心和细致。
三是要谨慎处理二胎对孩子的影响。梅兰妮用大量的案例说明了孩子们在母亲孕育新的兄弟姐妹时产生的精神障碍或心理问题。不少孩子也因为兄弟姐妹过于优秀而潜意识中备受“竞争”压力而焦虑。
最后,非常羡慕西方的儿童精神分析在梅兰妮的时代已经发展到了令人艳羡的地步,使得“防御性分析”能够给孩子们带来那么多实实在在的益处。希望,我们国家的这一行业能有更多潜心研究的学者和实践者,让孩子们能够笑颜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