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在这篇文章前,我首先叙述了一个正确的“概念”对个人成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然后再介绍了“复利效应”的概念,接下来再谈到了应该如何建立“复利效应”的势能。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介绍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精进体系,从而成为一个更具竞争力的人。
为什么要有“知识体系”?
许多文章、培训中都谈到“知识管理”这个名词,其实说到底,所谓的“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呢?
先来举一个例子,笔者是从事税务行业的,然后有一些朋友会问到,他们的工资薪金的税款是怎么扣缴的,我跟他们说明白了,然后他们会说:“哦,原来这样,我又学习了一块新的知识了。”
那么问题来了,仅仅懂得这一小点的东西能否构成知识,答案当然可以。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仅仅凭借这些已经割裂成一块块的碎片知识的用处则显得极为有限,更遑论让自己变得更专业,更有竞争力了。
相信不少朋友都会面临这样的困扰,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已经很难像学生时那样可以挤出一整块的时间来学习,因此他们过分的把注意力集中到微信、今日头条等各类自媒体工具上。这些新媒体很多提供一些看似干货一般的文章,看起来让人有收获感,于是他们甚至把这些新媒体上文章当成了学习的关键来源。
但是这类文章的知识往往是断裂开来的,碎片化的。如果想要成为一个专业的人,一定要警惕这类知识陷阱。不久前,上海电视大学的鲍鹏山教授就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他当时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哪个时代的太监可以娶媳妇,这个算是知识吗?
鲍鹏山教授自己回答说,如果你研究宦官,把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作用弄明白,再来回答这个问题,这就是知识。因为你可以把它纳入一个大的体系里,每个知识点之间又形成了勾结,它就能被固化下来为你所用。
他还说到了单个碎片知识可能是有害的,因为你知道这个知识,你会跟别人吹牛,觉得自己很厉害,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正反馈,其实你正用这些知识把一个体系知识切成了碎片。
所以说,要想成为一个更厉害、更专业的人,一定要逐渐构建出自己的精进体系,并且要警惕自己掉入上面所说到的“碎片化”的知识陷阱中。
如何构建这个体系?
上面说完了“为什么”,接下来要说的是“怎么做”了。
不过在说“怎么做”之前,我先来再介绍一个概念,它叫做“元认知能力”。
这个词语听上去有点“玄”,实际上,早在我们小时候考试的时候就已经使用过了。在高中的时候,你每做完一道题目,老师都会提醒你和题册背后的标准答案作对比,理解标准答案的表述过程,整理自己的思路,分清自己的思考过程与标准答案之间的差异,其实这个理解解题思路的过程就是“元认知能力”的一部分了。
我理解的所谓的“元认知能力”,就是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思考过程,使到自己的思考更趋于合理、理性的一种能力。实际上就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思考的能力。
同理,心理学中谈到的“情绪控制”,首先有一个条件,情绪发生的时候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化过于极端,这实际上就是运用了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来观察自身的情绪变化来达到控制情绪的目的。
这种“元认知能力”可以通过冥想、静坐、写作等方式进行训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下相关的文章读一读,这里推荐一本名为《消除压力,从大脑开始》的小书。
介绍“元认知能力”是因为我们生活工作中往往有太多的事情缠绕,实际上这些事情的处理本身并不占据我们多少时间,但是伴随着这些事情所带来的压力、忧虑等情绪变化则是充分地绑架了我们的大脑。
是否发现,多少人每天忙于应付各类的工作生活问题,却从没有花上一点时间来思考自身、思考未来,更是没想过花时间来想一下怎么构建自己提高竞争力的精进体系。所以,“元认知能力”的使用其实很重要,它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主动调整思考的角度。
现在言归正传,应该如何搭建自己的精进体系呢?
首先要抽个时间,运用上面所说的“元认知能力”思考一下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或技能是什么,这里所说的擅长的领域或技能必须是超越75%的人,也就是说要达到前25%的水平。
第二是要进而思考构建起这个竞争领域的所需要的知识点,然后逐项突破,反复练习,不断反馈,从而获得进步。比如要成为一个专业的税务师,所需要的知识就包括税收法律、税法、财务会计以及实务操作等各个方面,想要不断精进,就必须对这几个方面的知识进行有计划地刻意练习。
第三是建立起知识结构图。知识没有联系知识一盘“散沙”,知识结构决定一个人的专业程度,也是“学以致用”、形成复利效应的关键所在,因此,一定要在脑海中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图。这里顺面再介绍一下几种知识结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