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斤计较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
我们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有意无意地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榜样来传递我们的人生价值观。
在孩子们十二岁开始反叛之前,他们跟父母一定是有样学样的。
我们很难发现一个斤斤计较的家庭里能够走出胸怀博大的孩子,也很难在一个世俗的家庭里发现一个高雅和清纯的孩子。
01
父母的心平气和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养分,我们往往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但事实,这是不可比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就像一棵独立的树,全世界每棵树长成一样的时候,这个世界的光辉就没有了。
之前读到过一篇文章《父母的心平气和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养分》。
父母的情绪如果阴晴不定,或者定的规矩反复无常,或者随着自己的情绪教育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无所依从,他搞不清楚父母到底想要什么,也搞不清自己怎样去迎合父母的脾气。
如果父母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候都能平心静气地、充满理性地跟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话,
那么孩子就一定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就知道什么规矩是该守的,什么东西是可以自己做主的。
这样,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就会养成一种特别好的心灵习惯。
再说到规矩,我们好像总在说孩子不守规矩这件事,其实一个规矩只要放在那儿不变的话,孩子们一般都会一直遵循下去的。
02
爱阅读的孩子,永远不会寂寞。
家庭教育的第一要素便是孩子的成长环境。
俞敏洪在很多讲座上都问过同样的四个问题:
“第一,请问多少家里是有书架的?”
“第二,书架上面放满五百本书的有多少?”
“第三,多少家长有睡觉前看半小时到一小时书的习惯?”
“第四,在你读书的时候,你的孩子也在边上跟你一起看书吗?”
可悲的是,只有两个人举手。
其实,这非常重要,我们想让孩子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有比较宽阔的胸怀,遇到问题可以思考,一个前提就是他从小到大都喜欢读书。
做过很多家庭调查,喜欢读书的孩子,将来克服挫折的能力会强很多,他会把从书中读到的故事变成自己内在的思想。
很多科学实验已经证明,八岁前,大部分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但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特别丰富,开发这些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个前提之下,读故事就显得特别重要。
还有很多人说,看书和看电影也是差不多的作用,那么今天我们就具体看一下,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听故事、看童话书,会产生一种转化的能力,所有的文字和语言都是抽象的,孩子必须在脑子里转化成形象。反复研究的结果表明,喜欢听故事、读故事的孩子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会比只看动画片的孩子丰富很多。
我想告诉家长,听故事、读故事的过程其实完成了两个教育任务,一是让孩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二是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些能力对他的一生来说都非常重要。
父母种下的种子总会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的,孩子在什么样的氛围当中长大,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在孩子还没有反叛精神之前,你就应该把一些优秀的品质种在孩子们的心中。
03
叛逆期之前
孩子对父母一定是有样学样
家庭教育的第二个要素便是家长要为孩子付出时间。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发大水了,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电脑和小狗等九样人或物放在船上,船承载不起了,要扔掉很多人和东西,只留三样。
调查结果是:妈妈百分之百被留了下来,再接下来有爷爷、奶奶,还有电脑和狗,唯独爸爸最少,只有约20%的孩子选了爸爸。
事实上,孩子的成长是父母两个人带来的结果,靠母亲一个人是完不成这件事情的。
但现在妈妈的角色更加重要,原因很简单,父亲必须更多地在外打拼。然而父亲也有父亲的作用。
孩子身上很多正直、勇敢、坚强、独立的品质都是父亲能够带来的。
当我们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有意无意地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榜样来传递我们的人生价值观。
在孩子们十二岁开始反叛之前,他们跟父母一定是有样学样的。
我们很难发现一个斤斤计较的家庭里能够走出胸怀博大的孩子,也很难在一个世俗的家庭里发现一个高雅和清纯的孩子。
04
把有质量的时间留给孩子
再有,我们与孩子在一起,要花有质量的时间。
有质量的时间是什么概念?
要把时间花在对他们进行心情教育和性情教育上,心情教育是给他们健康快乐的个性、积极向上的态度,而性情教育是让他们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其中包括:真诚高尚的人格,开朗豁达的个性,勤奋向上的态度,独立勇敢的精神,敢于吃苦的习惯,不怕失败的心理,善于交流的能力,宽容大度的处世,终身依赖的技能。一个孩子如果能把以上东西处理好的话,即使在班里是最后一名,我们也不认为这个孩子没出息。
可是,现在很多孩子有的只是最后一条,即终身依赖的技能。
我们从小学学到大学毕业,不就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吗?但是找到好工作并不是完整人生的全部,前面几条都要完成,才是一个完善的人。
05
既要培养情商,也要培养逆商
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被人信任、善于分享、乐于助人的人。
孩子要大气、大方,该勇敢的时候勇敢,该承担的时候承担,该开朗的时候开朗,该收敛的时候收敛。对孩子提这些要求不容易,但是可以做到的。
比如,上有善于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是因为父母都是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而如今的孩子都比较孤单,家长该怎么培养孩子的情商呢?也很简单,从你孩子的班上找几个你认为能合得来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周末的时候,邀他们参加你的家庭宴,几次之后,孩子们就会成为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
小朋友们在一起是平等的,在玩和交流的过程中,情商就可以培养出来了。
逆商不是说把孩子骂一顿就能得来的,让孩子处在不断受挫折的状态中,不可能让他们产生坚毅的个性。有的父母想的是,打骂得越多孩子越皮实。
好多人还能举出例子,有出息的孩子都是被打骂出来的。其实,环境不一样了,影响也就不一样了。
任何教育的事情,语言也好,行动也好,都有一个准则:不能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定规矩有时候也是一样,规矩的严厉性和规矩的合理性都是必须的,光严厉不合理对孩子是有伤害的,光合理不严厉对孩子没有用。
我儿子3岁时用餐巾纸擦完鼻子往地上扔,我让他捡起来,他还故意再扔一张。
我也没打他,冬天给他棉袄一披关到门外去,孩子在门外害怕,过了五分钟敲门了……
从此后他再也不往地上扔任何东西了,这种严厉对他没造成伤害。
这里还有一个核心点特别重要,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做事情的后果。
比如孩子刚刚开始学走路时总会磕着桌子椅子,老人们习惯打桌子和椅子,嘴里嚷嚷着该死的怎么碰我的小宝宝。这是不对的,如果从小就告诉孩子问题出在别人身上、把责任推到别的地方,这种习惯性地推卸责任会让孩子变得不愿承担责任……诚信、诚实、负责、友好、善良……
把握这些东西以后,其他东西都是生出来的树叶,树根在,树枝在,成绩怎么样、上什么大学都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孩子的成长至少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正确努力,中国有50%的家长在竭尽全力爱孩子的同时,也在把孩子毁掉,对孩子提出不正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