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很低落
拿起了道德经
因为我发现有很多朋友提到古籍就必推此书
读到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基若谷;
混兮其若浊;
澹兮其若海;
飂兮若无止。
若有所思
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每次读到这,读完,就觉得自己好像成了这描写的善为道者。然而,事实是,我依然是这个我,我获得了一瞬间的想象,这之中也许有提升,也许没有。无从知晓,但最后当我放下书时,我知道,我该玩玩,该睡睡。
我找到了被很多人推崇的经典国学书籍,就比如现在这本。我读,我想要改变。我读完,我觉得我被改变……然而,事实是,这更像鸡汤,有回味,很短暂,因为你马上就会被游戏各种娱乐占据内心。书有味道,是古色古香,味道已经代入了其中,然后被另一个味道取代。不知所云。
于是,我不认为国学本身可以带来什么变化,这些是古人的思想精华,是,确实读着温存有味儿。但是也陷入此了。我不是反对这些,觉得这一切没什么用。而是说,这些作用更多是一种纠正性的。所言纠正性,就是说,你有过之,加以收之。你不及,加以补之。而这些文字,是无法对一个充满了没有目的地的渴望之人脱胎换骨的,而仅仅是对本身想寻找答案的的人给予合适的回应。
可能这样看起来比较功利,于我,我觉得我们应该搞清楚的是为什么读,比读了什么更重要。而这,带有一种巧合性。容我解释。你刚好发了脾气,原因不祥,不外乎父母多说了你几句,朋友的一句无心之言,你不耐烦,你觉得世界和你作对。而巧合是,你读到,刚好读到论语中"毋意,毋必……"于是,你收到启发,你一想,真的是自我的负面情绪投射。就是说,这之中有着时间的合适性对阅读这些经典效果的弥补。你肯定不会在为一个聚会筹划,在喝酒聊天时读到这样的段落有太多感想,于是,所谓经典,名言,成了你一晃而过的谈资,这只是深化了你自我的感觉。
为什么偏偏说这些传统文化经典呢?因为我身边有些朋友读了这些书,有着一些毛病,什么毛病呢,用孟子话说,好为人师。更有甚者,我记得大学时,老师讲的高等数学,下面却在看着庄子。我不是说这些书不好,相反,我觉得就是太好了,哪怕一点都不明白也够有种不可言传貌似心领神会的理解。而这很可怕,让你有种幻觉。对,幻觉,你连未来的工作都还没找到,却一天抱着老庄,谈玄论道,是已经看破了世间名利,那也无妨,境界所到。问题是,别人的不经意一句话他都会愤怒。这样子的读书,有什么用,而且最后想到自己读的是经典反而觉得应该,倒不如直接找武侠小说读起痛快,至少也对自己的所思所读有个明晰的看法。
真正的理解一定是大道至简似的反省。而中庸,道德经更像是印证。
对,印证
印证说明这不是你读了,就可以像七龙珠的悟空一样立即变身,成为超级赛亚人。而是,不愤不启,刚刚好,你读了,一看这书,对,我是这样的,没一点纷杂的加工想法,很自然的,一切本该如此。
于是你知道庖丁解牛不再文字中,在你一遍遍刷着考研单词,一遍遍为了给心爱的人弄好一分晚餐的反复斟酌,在你不断让自己跑步成绩提高的每一秒中。
于是,你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在这和你一起玩游戏的好基友之中,他们之中有人下课积极向老师请教,有人注重清洁,把自己的床铺桌子整理的干干净净。
你不会再因为看了论语就明白一个道理,就大口一张一句不着边际的话。而是,你知道了路的方向,关键是在生活中如何努力
我从来不觉得一天到晚看些儒释道的书就可以获得一些超能力。相反,我觉得这很耽误时间。我觉得这些应该是散落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然后,你去印证,发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这样,这就足够了。
你合上书,享受着许可。
嘈嘈切切错杂谈(一)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