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想”,我们更多的时候会想到什么是与之相关的?
前面的内容已经尽数删除,打算认真聊聊这个字
01.想——从心,相声。本意为想象。
在“想”字最初被人类创造出来的,主要是用来想象一件物品,可以是动物,植物或者其他。
这段截图,很好地传递了想字的含义。同时也告诉了我们“想”是思维上的变动。而决策和行动的改变终究还是取决于“思”,理性的推断。
就好像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想着5年后自己身价千万,10年身价过亿等的想法,如果没有思维上的推断及行动,即便是再给你10年也不一定能拥有我们想要的生活。
02,给大脑更多机会去观察和学习。
最初有想写这个字的想法主要是来源于和同事间的一些矛盾,后来再看“译学馆”的视频教学时,看到了“给大脑更多机会去观察和学习。”这句话。就让我对想字有了新的认识。
想问题,想要什么,想某人,这些都是可以非常容易的事。
举个栗子:
同事小吴和同事阿树,两个人同时学习咖啡拉花。
小吴每天只会按照别人说的步骤去做,练习。按部就班雷同机器人。如果你问他,她那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会告诉你“店长教的。或者小雨教的”。
同时期的阿树,每天学习拉花,遇到不懂的主动找我或者店长询问,如果再不懂,就自己找视频看,或者在我们出品时,仔细观察我们的制作过程,重复循环的练习学习。
1个月很快过去了。阿树自己学会了2个图案且能稳定出品,而小吴,每当别人指导时,通常只听一半,然后就会说“好的,你不用说了,我知道了。”1个月连个爱心也没有拉出,奶泡每次都卡布基诺的奶泡。
我和店长有时会经常在一起聊关于咖啡制作或者咖啡方面的问题,偶尔也会针对他们的问题,问店长寻求答案。小吴和阿树都在,小吴也会记笔记,但喜欢无理头插嘴的她经常会错过关键信息。阿树就不会说话,安静听我们说话,听到不理解的时候,会放在心里,私下空闲时间会问店长或我。
我们常常说“有心者,不用教;无心者,学不会。”“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等类似的言语。
偶尔我和店长也会思索,是不是自己的传教方式有问题,还是我们表达能力不足?小吴和我们很难get到一个点上。然而,对比阿树之后,我们便不再质疑自己。
因为想要和一定要是有区别的。想要的人只是有兴趣想要得到某物某人,而一定要的人会付出90%的努力和思考追寻,并不只是停留在想象。
这两个同事,是我个人觉得特别能说明这句“让大脑有机会去观察和学习。”
因为一个人单纯的接受知识,传递知识。并未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就像小吴一样,没说两句就说“我懂了”结果却不尽人意。相反阿树的观察和思考就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收获到信息,执行判别分析,最终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最终结果就令人赞叹不已。
03,做一件事,要么不做,要么做好。
在潮州工作的第二年,一名咖啡馆老板回了我“你以前不是做这个,为啥现在做的这么好?”
她说“我有一个原则,一件事。要么不做。要么做好。所以这件事不做好,总觉得怪怪的。”
事实上,我个人特别认可她的这句话。也以此为准要求自己。
当我们抱着一定要做好某件事的心态去要求自己,那么事情做到最后,即便是不是不如人意,但也不会无功而返。
以上就是关于“想”的个人感悟。正所谓“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