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还是复联的天下,但在复联的万丈光芒遮掩之下,有肉叔特别不想让大家错过的遗珠。
为什么一定要推一下,全中国所有银幕排片占比只有0.2%的它?
评分高:横扫43届凯撒奖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豆瓣1.7万人给出8.0的高分,同时入选豆瓣电影2018年度冷门佳片榜单第7名(没错,它算是某种“老片”)。
经费高:1.55亿人民币的预算规模,是2018年法国预算最高的电影。
故事牛:改编自法国殿堂级犯罪小说大师皮耶尔·勒迈特的同名小说。故事扎实,文学后劲足。
班底强:男一,《每分钟120击》的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男二,本片导演阿尔贝·杜邦泰尔,实力派影帝。
当然。
肉叔要推荐它,理由不止以上这些。
关键是。
一部反战主题的片子,不沉重、不复杂,反而用“38张面具下的复仇计划”噱头的黑色幽默,让观众一致好评。
它是怎么做到的?
不废话,直接开搞——
天上再见
Au revoir là-haut
1918年11月9日,一战结束前夕,战场壕沟里,阿尔伯特依靠在墙上,想念未婚妻。
年轻的战友爱德华正在画他。
画具简陋,画像逼真。
此时此刻,每个战士都想回家,只有一个人例外——
中尉。
军功越多,战后分到的土地就越多。顶在最前面挨枪子的不是他,他自然恋战。
一天,他派两个士兵去前线侦查,其他人马上议论开了——
为什么他故意挑选一个最年轻的,一和最年老的士兵?
没等疑惑解开,前线就传来两名战士阵亡的消息。
原本平静的战场,战斗一触即发。
令人心惊的是,当阿尔伯特奔向战场,居然发现,战死的士兵是背后中枪的!
——他们,死于自己人枪下。
他背后一凉,回头一看……
中尉正凶狠地瞄准自己。
幸好,子弹擦过头盔,躲过一劫。
但他躲进土坑时,炮弹掀起的泥沙一秒就活埋了他。
黑暗中,他剩下一双沾满黄沙的眼睛,等着死神逼近……
这时候一双手从天而降,将他拽出生天——
是爱德华!
本该再一次庆幸。
突然,又一颗炮弹降落,爱德华瞬间被炸飞出去。
他没死,但鼻子以下焦黑如碳,半张脸——没了。
战后,爱德华因为面目全毁,不愿回到父权压迫的富贵家,选择和阿尔伯特相依为命。
生活拮据,悲苦。
而中尉,傍上爱德华位高权重的父亲,还娶了他姐姐,大发战争财。
好了,故事的引子就这么简单,但它迅速地给《天上再见》定下了基调——
悲剧,却处处显现着轻松和幽默。
节奏欢快,镜头总是快速拉近场景和演员,跳跃表现。
画面复古,充满质感。爱德华用38张精美面具,戏谑表现着浮夸的世界。
这些,都把开头十几分钟的灰暗,一扫而空。
可“荒诞”,却一分没减。
先是片子的割裂。
前面十几分钟,是战时的满目疮痍、尸横遍野。
惨烈,频繁到几秒一次,惨烈程度跟海狸大叔的《血战钢锯岭》有得一拼。
后面近一个小时,却是战后权贵的繁华浮世绘。
丝袜性感,香水芬芳,极尽奢靡。
战争才在昨天,就已经被迅速遗忘。
破碎和繁华碰撞,现实跌进虚伪的梦幻——
光怪陆离的扭曲,就诞生了。
荒诞得直接把人人喜闻乐见的“好人有好报”,顷刻捏碎。
取而代之的是——
好人落难,坏人升天。
先说坏人。
恶人出场的时候,总是很嚣张。
当停战的电报来到,镜头特写:
一片黑暗,一双手。
这双手愤怒、急切地将电报揉烂,撕碎。然后画面变宽,我们逐渐看见,一个隐没在黑暗中的人,露出身体和脸。
灯光从头上垂直地打下来,眼窝子深凹,眼睛被藏在看不见的黑暗里,如同深渊。
和出场时的形象一样,中尉坏事做尽。
战时,亲手杀死部下, 主动引战。
就是那场不必要的战斗,让阿尔伯特被活埋,剩下半口气。让爱德华被炸飞,剩下半张脸。
战后,靠埋葬战死的战士遗骸,发黑心财。为了节省成本,明知墓碑和尸骸不对应,非但不在意,还讥笑着说——
那些来吊唁的家属,难道会挖坟认尸吗?
他无礼地将尸骨打碎,塞进只有1.5米的劣质棺材里。穿着绅士的衣服,踩在棺材上,眉飞色舞地聊天。
他傍上爱德华的父亲,娶了爱德华的姐姐,睡着下属的老婆,名利双收,家财万贯。
哎。
如在天堂。
而好人呢?
爱德华被送进医院的时候,裹住半张脸的纱布,透出了涌动的鲜红,像涌动的喷泉,流血不止。
阿尔伯特问护士要止痛的吗啡,护士指了指墙上的的耶稣,冷漠地说——
他也受了很多苦。
转身用一根巨大的针管,将食物泥浆快速打进爱德华的食道里,昏迷中的他竟然被噎到,胸口拱起,本能地倒抽了一口冷气。
护士满脸不耐烦,扬长而去。
阿尔伯特悄悄偷来了吗啡,减轻了爱德华肉身上的痛苦。可是当爱德华醒来,揭开纱布,他从镜子里看见自己,崩溃了——
嘴巴没有了,下巴没有了,鼻子以下,糜烂鲜红,如同深渊。
惊恐,从眼睛里扑出来。
他想尖叫,却完全发不出声音,因为……
声带也被一并炸毁了。
一个天真烂漫的画家,怎么能接受自己残缺到无法弥补的模样呢?
他歇斯底里地掀翻桌子,向阿尔伯特比划着,要他——
割开自己的喉咙,杀死自己。
阿尔伯特呢?
沦落成电梯服务员。当他从电梯的镜子里看见未婚妻,她已经是另一番模样——
挽着有钱人的手,拿着有钱人的礼物,亲着有钱人的脸。
失业又失爱。
还要到处抢吗啡,帮爱德华减轻痛苦。
他们,失魂落魄,穷酸破相。
所谓“轻松幽默”,从何而来?
面具。
爱德华的天才,在精致、灵动的面具里,显露无疑。
妖魅的、严肃的、张狂的、怪异的……
每一张脸,都是爱德华的晴雨表。
嬉笑怒骂的面具,也是爱德华的遮羞布。
唯独露出一双眼睛,炽热、脆弱。像冬天凌冽的寒风中,摇曳的烛火,晶莹、闪动。
生意来了。
爱德华是个画家,而且天生自带敏锐的商业嗅觉。
他看到了混乱的战后大量需求墓碑画的商机,决定用自己的画作为诱饵,骗取定金,卷款跑路。
他还洞悉人情世故,选中了几十年从未升职的公务员去举报中尉贪污——公务员多年不受重用,就是因为太清白,绝对不受贿,让他去检举一定可靠。
看似天真的爱德华正是精明地看到了这些,所以挣到了一箱一箱的钱。
还成功给了中尉“一枪”。
你会看见他们开着派对,疯狂跳舞。他们扭动着身体狂欢,用钱做成“狮子”的鬃毛戴在脸上。
狂傲,张扬,欢乐得与悲伤无关。
可翻翻豆瓣的短评,哭成一片。
美轮美奂,泣不成声。@El Guaje
这小子让我对着大银幕心碎了两次啊!@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明明是荒诞复仇的黑色幽默,为什么看哭了那么多人?
因为,黑色的本质是讽刺,荒诞的尽头是绝望。
有场戏,爱德华的父亲无意间,成了爱德华墓碑生意的受骗者,认出了他的画。
此时,爱德华站在天台上,带着精妙的孔雀面具,美轮美奂。
他们相见,隔着面具,隔着薄纱。
他们相认,却始终没把话说破。
曾经。
镜头仰拍的,是霸道的父权,是爱德华的同年噩梦,是对他无能继承家业,一心沉迷画画的全盘否认。
现在。满头白发的父亲,疲惫地说——
每个人都权利成为自己。我一直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
爱德华只剩下一双眼睛,满含泪光。
他拥抱了一下父亲,这么多年,这么多苦难,千言万语,他只说了声——
谢谢。
感动、后悔、解脱、赌气在那一刻全部释放。
他像被瞬间放空的气球,干瘪,了无生气。
转头,冲向天空,跳下天台,张开翅膀。
羽毛逆风抖动——坠落,像一只真正的孔雀。
豆瓣上很多人问:
他为什么得到了父亲的理解,却还是扭头选择了死亡。
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战后,他好像一直在画画。
没有大悲大喜,只是偶尔像孩子一样,跟阿尔伯特置气。
钞票漫天的时候,他甚至会欢腾起舞,穿着得体的西服站在高台,带着华丽的面具,挥动双臂。这一切,和他的出身完全契合——
家庭优渥,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见过繁华的世面。
他似乎还是那个少爷,他似乎还能轻易拥有触手可及的快乐。
快乐得我们似乎都要忘记,他的残缺的肉身需要注射毒品,打进恶心的食物泥浆,才能勉强维系。
每一天,他都在吊命。
他是天真烂漫的画家。
他是纯净善良的爱德华。
可是没有人能活在真空里。
更何况,亲历战争的他,早就已经回不去了。
他的眼睛明明看见——
死去的战士,还在被权势榨干最后一滴油;活着的战士,领着微薄的救助金,任人辱骂,待人宰杀。
当世界只剩下污浊。
纯净,就变得让人窒息。
也许从他决定骗钱开始,他就没打算给自己留活路。
他从战场上活下来了,但没躲过比枪炮更阴险的世道人心。
更何况,他父亲,很可能也是战争的参与者。
这一切,让他无法自洽,难以消解。
畸形的外部世界和纯净的内心一再拉锯。正因为他太爱这个世界,所以无法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更没有力量却说服自己活下去。
虚伪、狠毒、媚俗的人间地狱,好人到底还能不能好好收场?
他没有答案。
还记得在医院的时候,护士指着耶稣说的话吗?
肉叔看见他一跃而下的时候,真的想很问——
爱德华也受了很多苦,能不能也让他也和耶稣一样,上天堂?
他给阿尔伯特遗言是——
如果我们无法对抗世界的邪恶,那就各自死去,天上再见。
然而,他跳下深渊救阿尔伯特,他跃下高楼解脱自己。
发现没——
天堂在上,他却一直在往下。
有比这更讽刺的吗?
这是一部反战电影,但《天上再见》没有用悲悯的宏观镜头,直面战争的惨烈;而是轻轻剖开了战争的一角,露出被战争机器碾压过的一个人——
年轻的爱德华,从蓬勃到死亡。
破碎,瓦解,最后坠向深渊。
你会痛惜他的脆弱,可怜他的伤悲。
如果说什么可以轻易摧毁人间的真、善、美,那么战争,就是最恶毒的原罪。
当然。
还有帮凶。
唯利是趋,自私冷漠的世道。
是它们,一起杀死了爱德华。
编辑:意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