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近来正在翻看《活出全新的自己》一书,一些章节和观点给了自己不少启示。这是一本心灵读物,用灵动的故事讲述人们成长中的误区,从故事主人公身上映射自己的潜在问题,跟着主人公一起学习成长,一起克服人性弱点,从容面对生活,让你在生活上少走一次弯路。
正文:下面谈一谈,阅读该书时自己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一些思考。
—1—这些潜移默化的伤害,你是否正在施予!
父母和孩子的情感互动非常重要,是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过程。孩子在这个环节上扮演了学习接受的角色,情感非常开放,对父母的情感无条件接纳,很容易放大父母的错误情绪信号,导致不良影响。
1#.“妈妈,你看我画的好不好?” “爸爸,你跟我玩一会嘛!”然而,你正手机刷的开心。“宝贝乖,你自己去玩啊!”然后,就把孩子推开了。
2#.你看到孩子试卷,恨铁不成钢,就想唠叨几句,“你看人家×××,又听话又懂事,学习成绩还好,这次又考了全班第一。你怎么就这么笨?怎么都学不会?真是个废物。”你或许说者无心,亦或只是激励一下孩子。可是孩子理解不了你的意思,开始怀疑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家孩子,永远得不到父母的认可。
3#.孩子抱着皮球,弄脏了衣服回来。你忙碌了一天,正在为做饭洗衣的家庭琐事烦恼,气不打一处来,“你怎么又去淘气了?知不知道我有多忙?能不能让我省点心?”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孩子为了皮球,刚刚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
…
或许在成年人看来,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在年幼的孩子心里,父母就是一切,你的任何反应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对你而言是情绪,对他而言可能就是情感,创伤或许就这样出现了。
—2—过激的行为反应,只是孩子天真幼稚的对抗。
《活出全新的自己》指出了孩子不良行为的形成过程:①需求没有满足;②孩子感到受伤;③进而感到气馁、沮丧;④设法争取注意;⑤进化成权利争夺⑥演变成报复、放弃。第四步开始,孩子试图用偏差行为引起家长重视,进而发展到权利争夺和报复放弃等过激行为。
接下来的可能发展:1#孩子觉得你根本不关心他,自己还不如手机重要,于是就把东西弄坏,把墙壁弄花,来引起你的注意;2#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开始自暴自弃,干脆把学习丢到一边,以不学习来隐藏自己的“笨拙”;3#孩子缺乏安全感,故意学坏,抽烟、喝酒、打架、逃课,以伪装的坚强来掩饰自己的脆弱…等等…
当这些情况恶化到引起你重视时,你发现孩子太难管教了,怎么会沾染上这么多“坏毛病”,其实你还没意识到,这都是你曾经无意投影上去的。
—3—很多人生问题,其实都是孩提时代的旧伤浮现。
父母不能小看过激行为反应的影响,认为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这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其实不然。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疏导,只会暂时地隐藏起来,在孩子的心底慢慢发酵,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最终成为他潜在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甚至连他自己都意识不到。但是这些潜在问题,每每在关键时候,都会跳出来坏事,不可回避。
比如:小时候失去自信的孩子,很难戒除根植于心底的自卑;从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难对其他人产生完全的信任;跟父母关系恶劣的孩子,很可能会通过惩罚自己来惩罚父母…
所以,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面对自己的问题,避免错误投影。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解放了自己内心深处那个受伤的孩子,疗愈了自己的伤痛,你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孩子问题的根源,从而学会平等对待孩子、与孩子换位思考,妥善应对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朝着正确合理的方向成长。否则,自己都还是问题人物,学再多的技巧,关键时候也发挥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