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老了,儿子伴在你脚边,问你年轻时怎么过的。
你想了很久,直到儿子露出不耐烦的情绪,你才鼓起勇气说,白天上班,晚上刷手机。
还有呢?
没了。
为什么是儿子呢,是因为这代年轻人提倡晚婚,人到中年才生子。
这时有人或许会抖个机灵,天天刷手机的人怎么会有儿子,别做梦了。
我常对这种机灵抱以苦涩,不知如何作答。
于是对方乘胜调侃两句,讲出自己的人生经验。
然后呢?
该做什么继续做什么。
就像一滴水滴在湖面上,起一丝涟漪,迅速归于平静。
我有一段时间很是愤慨,想写一篇批判微信批判微博的文章,标题正是这篇文的标题。
跟朋友谈及此时,他立马感同身受地说:
“是呢,是呢,刷微博时你都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不知道时间去哪了。”
“你在刷时感觉自己学到很多,看到很多新鲜东西,放下手机却是一阵强烈的空虚。”
的确是这样,我们被自己的求知欲欺骗,为自己知道一些小技巧,学到一点知识来抵消刷微博时的罪恶感。
知识是讲究关联性的,学到一个冷知识就相当于孤岛,和你的知识大陆相去甚远,大约只能偶尔当作谈资,于人生无益。
我刚想和他讨论我的想法,就见到他拿起手机出来刷了一圈。
组织好的语言在唇边溜了一圈回去了,或许是那天下雨,天太冷的缘故。
于是我回去查资料,准备好好抨击一番,然而我查得越多,越是心中苦涩。
心理学家BACK和他的同事考察了FACEBOOK个人主页与用户本人真实性格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主页表现出的人格与用户的真实人格显著相关。
也就是说,网络是我们现实的延伸。
社交网络赋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表达能力。
人们能以最便利的方式展示自我,寻求听众。
我们能轻易获得归属感。研究表明,社交网络中归属感和网上朋友数量呈正相关,即朋友数量越多,归属感越强。
无聊总会时不时悄然而至,刷微博微信的一大好处是减少无聊感。
是呀,现在是网络时代了。去门口买个烧饼都能刷手机付款。
决定出门能走多远的再也不是银行卡和现金,而是手机电量。
从最早的没有自由我宁死,到浪漫主义时期的没有爱情我宁死,再到现在的没有WIFI我宁死。
人们对死的追求都变了。
时代已经变了,所谓抨击不过以卵击石罢了。
但我还是喜欢书信来往、喜欢精心打扮一番去见朋友的感觉。
在看《霍乱时期的爱情》电影的时候,对那些贵族太太的服装很是羡慕。
那继承于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服装,每一寸都充满细节与考究,书写着只有信息时代前才有的精致。
那时人们时间很多,却不会感到无聊,因为没有经历过现在被媒体扳着嘴巴往里灌信息的感觉。
现在只要你下载一个APP,提示消息就能从早到晚轰炸你。
标题也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极尽引诱之能事。
还记得所谓的UC体么,《震惊!著名LOL玩家和DOTA玩家互斥对方不算男人,现场数万人围观!》
其实只是林俊杰和周杰伦合唱《算什么男人》这首歌。
这些信息在我们闲暇时调动欲望,使我们觉得日子不无聊。
我们早被信息喂得渴求无度了。
正如心理学家得出的结论,减少无聊感确实是人们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同时有空间并感到无聊是也是过度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之一。
一旦没有信息填补,就会感到焦虑,好似失去点什么。填补之后又是无尽的空虚与匮乏。
事实上,我们根本什么都没得到。
这和喝咖啡很像,人们用咖啡来提神,咖啡因有刺激中枢神经的作用。
它通过霸占一种叫腺苷的催眠分子的位置来使人不犯困,又用同样方法给多巴胺(兴奋的神经递质)留出位置。
腺苷位置被霸占以后,神经会在原有基础上生出更多位置提供给腺苷,这就使得最初只需喝一点咖啡就能保持清醒,到了后来需要两杯、三杯甚至四杯才能达到相同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经常喝咖啡的人睡前喝了咖啡跟没喝一样。
不过不必担心,戒掉咖啡,熬过前几天的戒瘾期,多出的神经会自行消失的。
咖啡的例子一样能使用在社交网络中。
人们用咖啡保持清醒,也会用社交网络回避问题。
“当使用者将在线活动作为回避型应对方式时,使用者更不可能直面现实生活中都是问题。”
我认识的一些爱推卸责任的人,都不敢用电话或者面对面的方式解决问题,都是在网上交流。
另一方面,由于微信、QQ等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渠道,也会增加情侣间的嫉妒和强迫行为,并进一步强化“监视行为”,并且该“监视行为”具有上瘾性——多数人能意识到这种恶性循环,却无法摆脱。
这是针对FACEBOOK的研究结论,但我相信用微信维持恋爱关系的人一定对这结论不陌生。
我们的欢愉、伤感、狂喜、悲痛都在通过社交网络表达。
如果放下手机会怎么样呢?
研究显示,人们体验到的积极情绪减少,拖延行为也相应减少,同时生活满意度提高。社交网络给我们带来暂时回报的同时,可能会降低使用者长期的生活质量。
放下手机,我们的生活不会更差,反而是一种叫“自己”的东西回来了。
我们会更注重自己的感受,更想到自己的成长,不再用那些搞笑视频、明星八卦把我们自己搪塞过去。
会……更好……吗?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自己很蠢,现在小学老师都会建立家长微信群来沟通学生学业问题,公司的大部分交流都通过聊天工具来沟通。
不可能回去了,这些软件也不可能卸载了。
我只能在书中、电影里看到20世纪初的风骨,那个马车、礼服、绅士,一件事能专心致志做一天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