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具足”。实际上是说每个人都是圣人,王阳明对他的学生说你是圣人,算了吧,我怎么可能是圣人。王阳明说,你不能谦虚,谦虚之后你的这些圣人之智就没有了。
我们如何看待圣人,我觉得大多数人虽然没有说像王阳明那样将自己视为圣人,但是从某种程度上已经将自己放在超越圣人的位置之上了。
原因是什么?很多人发朋友圈,晒美食,晒生活,想获得他人赞赏,而这时有人说你这些美食是什么转基因,生活那地方出现了什么不好的事,你认识的旁边那个人哪不好,或者直接攻击你本人的,你说的狗屁不通,当然了你会难受的要死。
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完美无瑕圣人的位置上。当有一个人对你提出质疑,说你说得这是什么狗屁不通,你也许会说一些和前人所说的“老话”有矛盾,而遭到反驳。
有时候我们向外展现自身,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自身如此完美,皮肤,相貌,美甲,智慧,心得,美食。处处都透露着我很好,遭到反驳和反对是常态,孔子几千年过去了,也有反对的,王阳明活着的时候也有人反对心学。
所以有人说我们哪方面不够好是自然的常态,而这种常态是如何搞得你难受的呢?
我觉得是因为我潜在的认为圣人是完美无瑕的,所以我很好,我从不害人,心地善良,虽然我嘴上不说我是圣人,但是潜在的却以圣人自居了。难受是将自己置身于圣人之位上,下不来了。
痛苦的人常常在想:我无缘无故,不招惹是非,为什么倒霉的偏偏是我,我一点错也没有啊。这不就是将自己抬得比圣人还高嘛。
这成为虚假的圣人,心理学上有真假自体,王阳明说的是真自体,而我们常常做的是假自体,还经常玩无辜和清白。
而一个虚假的自体产生,是因为当时妈妈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妈妈不能准确的回应和关照婴儿。
当孩子需要喂奶的时候,妈妈以为孩子是困了,当孩子困了,妈妈却喂奶。时间颠倒几百次之后,婴儿就会不知道什么时候的反应是正常的,到底是困了该叫,还是饿了该叫,于是那些本能的需求被妈妈训练的开始顺从,不知道什么需求才是自己真实的,而把虚假的需求当成是真实的。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虚假的自体。
虚假的自体遇到事情让我们难受,原因是形成的时候就是这么难受,难受是对当时错误回应的重演。
很多人是对真圣人谦虚,对虚假自体忠诚。
当别人夸自己长得帅,漂亮,个头高,衣装得体,就会很高兴
有人说你可以胜任这个任务诚惶诚恐,对一项新的挑战,新的任务,新的目标的时候却说我不行,还是你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