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一直觉得家庭氛围很好的小孩很幸运,他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
拥有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很暖容易就往正确的方向跑。
而在凑合的夫妻关系下长大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好的。
就要花很多力气去踢开那些糟糕的要碰壁很多年,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
我们都不会知道说这句话的人究竟经历了些什么?
而我们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多大的影响。
我们也不知道,很多时候你总是在说的一句话却成为了孩子以后挥之不去的噩梦。
1
总是在抱怨一切的父母
知乎上某位网友说:
我妈总是抱怨,抱怨一切,抱怨水池太小不方便她洗衣服。
抱怨阳台太小不便于她挂衣服,抱怨电器太不经用她一用就坏,抱怨我没出息,不能让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还有很多事都让她可以抱怨,比如为啥家里没有落地镜可以让她试衣服。
为啥鞋子的设计不合理让她穿着不舒服,路边的一些植物都能引起她的牢骚。
我妈总是重复的说一句话:“我脑子被气坏了”。
而我爸总是重复的说一句话:“我没有办法,我能力就那么多”。
他从不想办法解决问题,遇到问题就开始烦恼郁闷,说压力好大。
结果这这两个人影响了他的一生。
他也开始抱怨学校不好,坐以待毙的发现各种问题不去解决。
不用尽全力想解决方法,慢慢地这些大毛病开始病入骨髓。
而他当下的状态就是对家庭失望,对未来提不起希望,生活循环在一个负能量无穷的地方。
他说:太累了。
2
凡事给我忍着的奶奶
曾经看到有人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大概小学之前,都是奶奶带她。
奶奶经常说的就是:
“被小朋友欺负了,严禁还手。
骂仗也不行,总之一句话,别人打你骂你了,你就忍着,不能还手。”
于是作者很乖,从不主动惹事,但还是经常被欺负,甚至比她小的孩子都敢打她。
有次,作者跟同龄的小女孩玩,那个小女孩非要比赛跑步。
然后她俩就约了一个大概一百米的一段路比谁跑得快。
那个妹子刚跑十几米就摔了,跟作者没有任何关系。
摔疼那妹子就哭了,奶奶闻讯赶来,二话不说给了作者一耳光。
在她就这样被同龄人欺负了一段时间后,她的爸爸发现了一切,开始纠正这个错误的认知。
“
以后要是还有人欺负你们,你们就给我欺负回去,不许忍气吞声的!打坏了爸爸去陪,没关系!”
很多年后,作者想起来,真心觉得,这个事情,奶奶错了。
即使不是“打回去”,至少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实在不行回家告诉爸妈替自己出头,也绝不能逆来顺受!
3
总是拿孩子去攀比的父母
有一对父母自尊心极强,好胜,什么都想跟别人比。
例如孩子上幼儿园要上本地最好的,导致学费也是最高的。
当时幼儿园有一个略带歧视性的SB举措就是在幼儿园大门口挂一块黑板。
交了费的出勤的小朋友打绿标,生病缺席的打红标,欠费没交的打白标。
这对父母工资见了底,交不上,孩子名字下面那一格就留着刺眼的白标。
小朋友们老问:“XXX你看你又打白条了”。
一开始的揠苗助长让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前三年都很自卑,学习跟不上去。
每次儿童节选拔小女生去跳舞轮不到,跑接力赛全班人骂拖后腿,成绩单出来考不上双百分,班级前20都排不进去。
结果在家得到的不是安慰反而是一顿好打:
“你看人家谁谁谁如何如何,你不知道体谅爸妈为你付出了多少,你怎么那么怂?”
这对父母还总是拿初中同学的女儿和孩子做对比。
人家的女儿体育特别好,上课专心,学习是全班第一,唱歌跳舞样样精通。
父母气不过,回家骂孩子永远都是:
“你看人家如何优秀,学习如何努力,你看看你!”
后来上初中,上高中,孩子在和别人家优秀的小A小B小C小D的比较中跌跌撞撞地成长。
不可否认的是,小时候这个攀比式教育,对孩子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心理影响。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古代的书香门第,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历了很多代,代代地教育传承。
经过每一代的教育才成为了大家眼里的书香门第。
家庭、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人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父母的你,你合格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