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一个西方的节日,因着美好的情意和祝福,这些年也被中国人过了起来。
其实,对于我母亲年龄相仿不相上下的一代人,过不过这个节日她们大概也不在乎这一天这一刻。
但,如果要写一写关于自己的母亲,说一说自己的妈妈,我们每个人都有无数想写想说的话吧。
而我,不想把这个节日的更文变成写父母至亲至爱戳中泪点的小文章,只想给妈妈打个电话,然后与大家轻松分享一下,有关妈妈的一双巧手创作的无数“作品”。
我的妈妈因为家贫,因为那些年代农村的各种运动,没上过学,却天性聪慧,年轻时候也漂亮要强,既能歌善舞,又有一双巧手。
不信,你来看看……
八九十年代的农村特别流行各种布料的帽子,妈妈出嫁时候没什么嫁妆,唯一要求娘家陪嫁的是一台缝纫机,妈妈无师自通,学会了缝纫,学会裁剪,学会了做衣服,等等一切有关缝纫的一切。
我们小时候过年过节的衣服都是妈妈亲手缝纫的,那个年代妈妈用自己与身俱来的对美的敏感,用最简单最实惠的方法,利用清贫有限的资源,总是把我打扮的干净利落。我去上学我的衣服发饰发型都看起来与众不同,总能受到别人的羡慕,让天生爱臭美的我学会了在质朴中具备了最初的审美。
更重要的,在那个年代妈妈学会了做帽子,就可以农闲和过年时节去赶集卖帽子,从而补贴家用。我忘不了有多少个寒假的清晨,我陪着妈妈四五点钟起床,拎着两筐做好的码放整齐的各式帽子去街上摆摊卖。
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同龄人,是否对当时农村的大人们喜欢戴的这种流行帽子还有印象呢:
还有,妈妈曾为我做的类似下图当时流行的贝雷布帽,大约也是我童年时期独一无二的记忆了:
还有,小时候她常常用碎布头做了很多的枕套:
妈妈拿手的还有一针一线纳出来的千层底绣花鞋。
我在箱底还压着两双老家结婚时习俗嫁女必备的手工绣花红布鞋。还有我的女儿小时候穿了很多双姥姥做的小布鞋,也留下来了很多因为脚长得太快没有穿上的小布鞋。
然而,时代发展了,妈妈做的衣服和帽子可能过时了,但她在我的女儿出生后又开始爆发了蓬勃的手工创造力。她做了很多的小衣服,小被子,婴儿服,小棉袄,用新毛线给孩子织漂亮的小毛衣,用拆下的旧毛线钩拖鞋,用我的旧衣服给孩子改了无数的小裙子小裤子……
甚至,在妈妈帮我带孩子那几年,我们在二手市场淘回来一部旧式缝纫机给妈妈改衣服做鞋垫。妈妈离开我家去老弟那时,还做了一堆的绣花鞋垫留下来,让我们用,用不完分给别人。
瞧瞧,这些毛衣,毛线鞋:
看看,这些一针一线缝制的手工绣花鞋垫:
有妈妈在身边时,我家所有的布料浪费不了一块。妈妈所有的手工“作品”都是最环保最节约的方式,都是旧物改造,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妈妈就是名副其实的极简主义DIY达人啊,有时候觉得在他们一代身上即将断代的这些女红本领,是不是可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呢?!
非常遗憾的是,我却没有继承妈妈的一双巧手,虽然小时候耳濡目染,对各种缝缝补补、针织设计也很感兴趣,却因为后来随着时代发展,随着在外求学,我小时候那一点点“童子功”到底荒废了。
但是,记忆去无法磨灭,我还是在妈妈的熏陶下对手作有兴趣,很小时候学会了用缝纫机,但到底缺少妈妈那份灵巧和耐性,对所有的“女红”制作,仅仅每次都是浅尝辄止的皮毛。
而我的女儿,却仿佛继承了姥姥对“手作”的天分,两岁就能熟练用剪刀剪各种东西而不伤着自己,后来的幼儿园到现在小学,她的手工作业基本没有让她的“笨妈妈”帮忙,每次都是自己做得棒棒哒,她甚至有一个愿望是长大后成为服装设计师呢!我想,这大约是另一种隔代遗传的力量吧。
所以,这个母亲节,感谢上天让我们拥有一个巧手的妈妈,在她的“作品”的熏陶下,让我从小就学会了不管富贵清贫,都保持对美的基本认知和渴望,永远在简朴大方中拥有一颗爱美之心,更时刻谨记不放弃自己,永远保持热情乐观、热爱生活、自主自立!
然而我猜,在母亲的心中,从她的眼中话中,大概她这大半生最成功最得意的“作品”却不是这些针头线脑、各种女红,反而是她和父亲苦苦支撑的一个家和她的两个孩子:我和老弟。
她的这两个“作品”通过努力读书一起跳出了所谓的“农门”,如今尽管说来惭愧,这俩“作品”还在不同的大城市中努力为生存和生活挣扎,不见得有多么骄人的成绩,却始终一步一个脚印在妈妈的期望中乐观奋斗。
这,大约就是我有一个“巧手”妈妈的感受和体验吧!
作者简介:小敬,热爱生活里的柴米油盐,也热爱生命里的笔墨纸砚;业余努力写字,也愿意与你分享各种美好情意。个人微信公众号:敬夜思(ID:jingyesi1218)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未经授权盗用,一经发现必究责任!
文章首发来源:mp.weixin.qq.co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