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事成,是人人所愿,但是现实生活,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
你有没有这种体验:
在超市结账的时候认真打量了每一行队伍,挑选了一个看起来人最少的,结果旁边柜台快速结算,你这行偏偏就有人出了问题,拖慢了速度;
堵车的时候,旁边车道的车都在移动,偏偏你在的这条没什么动静,等你好不容易变道了,你刚离开的那条又变得通畅了;
发言的时候,你做了精心的准备,提醒自己“不要紧张、不要忘词”,但是一上去大脑就空白了,紧张得把要说的话都忘了。
心理学有一个“墨菲定律”,说的是,人越关注一件事,这件事在主观上就会变得更严重,你所担心的事,也就越容易出现。
一切由心,你所看到的世界,其实是你内心的投射。
你怀有一颗怎样的心灵,决定了将会度过怎样的人生。
稻盛和夫说:“人生中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内心吸引而来的。犹如电影放映机将影像投影到屏幕上一样,内心描绘的景象,会在人生中如实再现。
如果我们想拥有美好的人生,就要培育一颗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努力的利他之心。”
所谓善缘,都不是你追我赶地强求来的,而是美好灵魂之间的互相吸引。
同频才会共振,你的思想、感觉、思维、话语、行动所散发出去的东西,会吸引那些和你思想和谐、认知相似的人走到身边。
有的人重视人脉,苦心经营,热衷于参加各种聚会、加微信、套近乎,但是彼此并不熟悉,微信里加了上千好友,有事的时候不知道能和谁聊。
真正意义上的关系,不必刻意讨好,而是互相需要、惺惺相惜。
一个人能交到什么样的朋友,取决于他是什么样的人,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从自身去改变、去给予,慢慢就拥有了自己独有的吸引力。
国内著名商业咨询顾问、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曾分享,判断一个项目有没有机会,首先要看这个项目有没有创造“价值空间”。
所谓价值空间,就是你能给你的消费者省去多少成本、创造多少新价值。
比如100斤花生,能榨25斤油,你改进工艺,在品质不变的前提下,能榨出40斤。
产能提升了,消费者可用同样价格可以买到更多油了,这个项目就有“价值空间”。
如果你的工艺也是榨25斤油,之所以做这件事是因为你从小用花生油,有情怀,但是消费者不会为了你的情怀买单。
有“价值空间”的项目,链条上每个群体都能获得价值,他们就都盼望你能成功。
你是一个有“价值空间”的人,周围的人也会助你成就事业。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最终却能改变万物,同样是一种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利他精神。
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因为犹太人的身份,在二战时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部死于毒气室,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也同样经历了地狱般的痛苦。
二战结束后,他想把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和那段时间的思考写出来,让同样经历磨难、打击的人,都能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于是写了《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
结果这本书让他一举成名,畅销世界多个国家,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弗兰克尔叮嘱学生说:
“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一项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
稻盛和夫在《心》一书中写到:一个成功或失败不是由个人能力决定,而是由“心根”决定。
所谓“心根”,就是一个人做事或说话的动机是好是坏。
如果是出于利他的出发点,那么他的行为就是善意的;如果是抱着邪恶之心去做事,那么不仅行为是恶意,也不会有太好的结果。
人生有种种问题,人心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怀有一颗患得患失、自私自利之心,人生就充满了挫折;
怀有一颗干净纯粹、利他利己之心,人生就出现一抹亮色;
当你能主动驾驭自己的心灵,在利他的方向上努力思考和行动时,人生就进入了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