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历很重要,有学问更重要。一些卓有成就的大师,他们就是学历很低的自学成才者。在常人眼中,很难想象他们能有大的建树,但他们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就。
1、齐白石生于清末、游历于民国、经历过种种战乱。幼时家贫的他跟着爷爷认字,到七岁也才学会三百来字,因为他爷爷只认识三百来字。后来,又跟着姥爷读了不到一年的私塾。齐大师一生之中,正经在学堂读书的时光就这几天,自然也没什么学历证书喽!
2、没当过大学教授的小学毕业生,不配提名诺贝尔文学奖。著名的“凤凰男”沈从文,自然可以拍胸脯这样说,毕竟他是我国现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可是这位享誉中外的大作家,小时候却是个不爱学习、整天逃课的“混小子”,而且小学毕业后,就入伍当兵去了。
3、中学是大学者钱穆的最后学历,18岁中学毕业后即担任小学教师,从此一意自学。自从有了自学成才的念头后,十年半的乡教生涯也是他的自学苦读生涯。后来,他接连收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聘书,这个低学历的无锡小子,一时名动京师。
4、1917年夏天,一份由北大校长蔡元培签署的聘书,从北京寄到了上海一间不起眼的小屋里。租住在这里的就是刘半农,这一年他26岁,只有初中文凭。对了!五四以前,汉字中的“他”本无男女之分,是刘半农在《教我如何不想她》中首创了“她”代指女性的。
5、金克木与沈从文一样,最高学历也是小学。但他的学问,可能大学也装不下。在文化界,金克木绝对是一个天马行空式的人物,他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世界语、梵语等不知多少种语言;他对儒家、佛家、道家均有长期的研究……太多了,此处省略一万字。
6、梁漱溟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6岁启蒙读书,但还不会穿裤子;上了四所小学,学的是ABCD;只有中学毕业文凭,却被蔡元培请到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教印度哲学;在城市出生成长,然而长期从事乡村建设;一生致力于研究儒家学说,可是却念念不忘佛家生活……
7、陈寅恪先生是吴凇复旦公学毕业,他自己认为该校相当于高中程度。这位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教授的教授,可能是真不在乎学历。据记载,曾经有人问他,为何在国外留学十几年没有得个博士学位?陈先生回答:“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
8、1928年,17岁的华罗庚因家里穷而辍学。对数学发生兴趣的他,抓紧时间自学,为自己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后来,清华大学的熊庆来教授通过《科学》知道了华罗庚的名字。再再后来,华罗庚走进了清华校园做助理员。再再再后来……华罗庚成了顶尖的数学家。
9、在书画、古典文献、文物鉴定方面堪称大师的启功先生,给自己撰写的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虽圆,皮欠厚……"是的,不用怀疑,他确实中学没有毕业,就开始了职业生涯。
10、顾城是个早熟的天才,只上过小学三年级。换成普通人,大字不识几个,甚至还要扫盲。但就是这个“半文盲”的顾城,却对中国文化和诗歌有了独特的感悟。不仅如此,顾城还在国内开始演讲,而且越讲越好。接着到香港,到海外讲学,竟受到热烈欢迎。
低学历不能代表什么,学历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学习是一种能力。这些大师的成才之路显得非常艰难,但也独具特色。他们的传奇经历会引起许多人的兴趣,他们自己探索出来的治学之路,也会给许多人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