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四中 张建新
读《课程的逻辑》第二十章《学习课题及其构成的心理学透析》,认识到在研究探讨学习课题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很重要。
所谓学习动机:学生必须认识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随后伴有操作,以引起朝目标状态的变化,这种状态谓之学习动机。
当确认了操作结果是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发生了变化,学生就会产生某种安心感和满足感。人们伴随着学习课题的完成,不仅有认知性的变化,而且有情感性要求的变化。这种情感性要求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
凯勒和苏朱基倡导了学习动机的模型,学习的动机作用有四个要素:
第一是“注意”,是好奇心与注意的持续与维持;
第二是“适合”,使教学活动切合学生的重要需求;
第三是“确信”,学生通过学习确信成功,而且拥有更进一步的期待;
第四是“满足”,对于学习成果给予强化----赞赏,也包括对于学习成果的内心满足。
学生的动机作用四个要素同认知过程有某种对应关系:
注意----学习者发现课题的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显示出兴趣;
适合----发现了此种差异的学生借助操作使状态发生变化时的动机,是否同学生的需求相吻合;
确信----这些操作是否成功的预测;
满足----是否实现了目标状态,是否给学生带来了满足。
这种对应关系不仅表现在认知处理上,而且反映了伴随情感需求的因素。学习课题的解决表明,它既是认知处理过程,又是动机作用过程。所以,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课题时,应当考虑到认知性与动机性的问题,并处理好这两者的对应关系,这是有效的学习课题构成的基本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