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图/网络
1
春节闲暇时间多,时常抱着手机刷新闻、看帖子。一边嗑瓜子一边滑动手机屏,足不出户便可见千家万户、千姿百态。
然后我发现,很多帖子主题乃至家庭矛盾都指向三个字:压岁钱。
有位年轻妈妈A,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
A只生了一个孩子。
但A的小姑子,却生了两个。
这就导致了压岁钱方面的问题。
因为,婆婆给每个孩子都发了500块压岁钱。小姑子家得到的是双份,加起来有1000元,而自己家,不过区区500元。
这也就罢了,可自家还要给不是吗?
自己出双份,小姑子却只用给单份,想想就窝火!
在“进”和“出”无法相互持平的情况下,A满脑子都是不忿,觉得自家吃了亏,对小姑子和婆婆也开始有意见。
结果,饭菜不香了,年也不想过了。只跑到平台上倾诉发泄,旁人喜气洋洋,A却只觉得满腹委屈。
有人说,婆婆应该给A的小孩1000,对两个小家庭的进账数目做到一视同仁。
可也有人说,小孩子之间也会有比较。上述的“一视同仁”,反而会造成另一种“厚此薄彼”,会在无意中伤害了孩子。
其他人则建议,等小姑子先给自家压岁钱,再将数目一分为二,分别返还给她的两个孩子。
当然,也有人批评A的格局太小,为几百块钱斤斤计较。
评论区热热闹闹,网友们讨论激烈,个个都能把自己代入角色,个个都有一肚子话要说。
毕竟,家家户户都有孩子,压岁钱确实是个逃不过的问题。
2
另一位发帖女士B,则主张在家庭内部取消压岁钱。
因为今年,她娘家的弟媳妇也生孩子了。
这样一来,给压岁钱就变成了一种交换。
弟媳妇递过来200,B再送过去200,中间转道手而已,并不产生实际效用,倒不如把这步省了,大家都方便,何必来回折腾呢?
可弟媳妇不高兴了。
她说:“嫂子,以前我没孩子的时候。你怎么不说取消压岁钱?现在我有孩子了,压岁钱就得取消?那我前些年给的呢?都不算数了?”
B觉得弟媳妇在找事儿。
“给来给去有什么意思?我真搞不懂她在计较什么?”
至于之前收下的来自弟媳妇的压岁钱,B并不认为那是“欠”。先前她理所应当地替孩子收,如今也理直气壮地提出取消,并自认为思虑周全毫无不妥。
结果,弟媳妇和B红了脸,彼此都有些不痛快。过年那喜气洋洋的氛围,多少是受了影响的。
事实上,秉承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不看重仪式上的东西,关注点多在实际利益,只愿化繁为简去除一切“麻烦”。
比如我爸和他的兄弟姐妹。
小时候收压岁钱,我通常只能收到妈妈这边的亲戚。所以在成长的多年时光中,叔叔伯伯和姑姑,都被我扣上了抠门的帽子(罪过罪过)。
但没有压岁钱的春节,我总觉得变了味儿。
过年嘛,不就图个仪式和氛围?换个角度看,这些人为制造出的“麻烦”,不也是喜庆和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倒不是说要在压岁钱上豪掷千金,但我个人觉得,没必要在上述问题上斤斤计较。
比如为收支不平衡而辗转反侧,比如因麻烦而取消压岁钱。
3
有句话说,钱是一面照妖镜。
深以为然。
钱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在生与死之间,它却能解万种愁苦,是大部分凡夫俗子的追求目标。
所以,压岁钱的争议和矛盾亦无可避免。因为,它直接用“钱”来表示祝福,人性的阴暗和龃龉,自然都会有所体现。
我能理解。
对相当一部分家庭来说,过年本就是一笔令人为难的大支出。那三五天的相聚,可能要花上自己大半个月的工资,年后甚至要省吃俭用好一段时日,才能填上春节的各项开销。
那三两百的差异,未必会击垮钱包,但会击垮对亲情的期待。
说到底,伤钱也伤感情。
怎么办呢?
我个人倾向于心态调整。
其实世间许多事,都是无法解决的。因为你不能左右别人的思想和行动,只能在自己这头下功夫,尽量不被他人的言行影响、不破坏辞旧迎新的好心情。
就压岁钱而言,不妨看开些,将给予和接受的主体,都看作是孩子,而非孩子背后的大人。
第一、将给予放置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切勿视作财力攀比;
第二、给出去了,就只当它是心意而非投资,不计较付出与收获是否成正比;
第三、压岁钱代表长辈对小辈的祝福,而不是平辈与平辈之间的等值交换。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