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第二天,李世民又派褚遂良、虞世南、冯承素去辨才和尚那里做说客。可是,依然毫无所获。这三个人都是书法大家,心里很是矛盾。既想看到举世闻名的《兰亭序》,又很理解辨才和尚的心情。出来只是充充样子而已。
没有如愿,这让李世民非常恼火。然而,碍于自己是有道明君,不能强取豪夺,所以是无可奈何,无计可施,放了辨才和尚回去。
听到太监禀告说辨才和尚离京的消息,李世民是闷闷不乐。忍不住又到书案前,看着王羲之的书帖发呆。王羲之的这些书帖,已经是够美妙的了,那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他是求之不得,越想越烦。
这时候,太监进来禀告说监察御史萧翼求见。李世民心情不顺,本不想见,但太监说他有要是,可以解皇上心头烦恼。李世民一听,就知道是与《兰亭序》有关,忙让觐见。
萧翼进来后,看见李世民闷闷不乐的表情,知道所为何事,觉得此来及时,“吾皇万岁!”他趋步上前,躬身施礼。
“爱卿,免礼平身。匆匆而来,所为何事?”李世民问道。
“皇上,看你神色不好,为何?”萧翼答非所问。
“昨日休息不好。”李世民说道。
“微臣有一良方,可治此疾。”萧翼说道。
“宫中有太医,何劳爱卿。”李世民说道。
“宫中太医只治皇上身体之疾病,我能治心病。”萧翼察言观色,见他一怔,立即补充,“我知皇上心病乃是《兰亭序》。”
“爱卿一语中的,确实是因为那个《兰亭序》么。”李世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臣就是为此事而来。”萧翼笑道,“臣有一计策,可从辨才大师手上弄来皇上所爱之物。”
“哦~!卿有何妙策,快快讲来。”李世民面露喜色。
“此事不可外人知晓。”萧翼脸上神秘兮兮。
李世民心领神会,就侧耳过来。萧翼就凑上来,一五一十地说出了自己的妙策。李世民一听,大喜过望,连声说道:“不错、不错!按此方法,定能拿到。爱卿,一切就靠你了。”
“微臣定不辱使命!”萧翼信心十足。
李世民立即传旨一道,交于萧翼。萧翼双膝跪倒,谢主隆恩,这才离去。自此以后,皇庭就没有萧翼的影子了。群臣问起,李世民只是说他去山东办事去了。
再说这辨才和尚一路上风尘仆仆,忐忑不安地回到永兴寺,先看看寺里并无变动,东西都完好无损,这才心安,他以为皇上会派人来搜查呢。他能平安回来,真是庆幸不已。他虽不喜欢皇家,但也为李世民的才华和平和而折服。封建王朝本就是皇上一口说的算,如果他嘴一歪歪,那他就小命不保了。
他一进大雄宝殿,就给菩萨点上香火,然后盘膝坐在菩萨面前,忍不住念起经来,小命得保,看来是菩萨保佑,还有要向菩萨道歉,求菩萨宽恕,自己打了诳语。但这也是事出有因,相信菩萨一定会理解的。
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拿出来《兰亭序》,看到完好无缺,这才口念“阿弥陀佛!”,彻底放心。
然后,踏着月色来到师傅的墓前,双手合十,低声诵念:师傅,徒弟来看你了,你交给我的东西我一直收藏着呢,请你放心吧!我要让更多的人学习上面的书法。
在这里,他呆了好久才离开。
自此以后,辨才和尚更加小心谨慎了,深入简出,从不招惹是非。他知道皇上不会善罢甘休的。若要保全自己,保全《兰亭序》,就不要给别人留下可乘之机。
这天,天色灰暗,也有一些冷。夜里下了雨,空气里满是湿气。
天一破晓,辨才和尚就像往常一样,打开庙门出来,准备清扫门前落叶。庙门一开,就看到一个人躺在门洞里,他俯身看去,就嗅到一股浓烈的酒味儿,也看见这个人身边放着一个酒葫芦,不由得自言自语道:“原来是一个醉鬼呀!”说着,他就抬脚要走。
话音未落,就听那人说道:“醉则醉了,可未必是鬼呀!”这人边说边站立起来,手里拿着一把折扇,轻轻摇着,长袖轻舞,衣袂飘飘,面含微笑,甚是潇洒。
辨才和尚一看此人是个书生,连忙躬身施礼,“阿弥陀佛!贫僧这厢有礼了。施主,对不起,贫僧不知施主已经醒来了。天气如此湿冷,为何不敲门进屋呢?”他仔细打量着这个人,见他面容清癯,五官端正,束发披肩,长衫及地,有一股仙风道骨的风度。他的衣服虽然有一些破,但是很干净。让人感觉很利落。
“无妨、无妨。”书生很随和,“昨夜黄昏之时,在下云游至此,不想天降大雨,只得停下,你处庙门已关。本想敲门求住一夜,可是夤夜至此,多有不便,就在此门洞内避雨了。夜里甚冷,在下就以酒御寒,不知不觉多喝了几杯,不想真就醉了。刚才影响了大师,在下本该道歉才是。”说罢,也是深施一礼。
“不可不可!”辨才和尚连忙还礼,“原来如此。佛门本是救苦救难之地,施主来此应试天意。”
“大师,这是要清扫院落么?”书生说道。
“正是!”辨才和尚说道。
“我可帮助大师。”书生说道。
“不用,贫僧一人即可,施主可自便。”辨才和尚十分谨慎,不轻易引人入寺。他挥舞手中扫帚,一下一下开始扫地。
书生并没有离开,而是慢慢地踱步,走到寺前的柏树面前,抬头看了半天,然后坐在树下,捡起一根树枝,拂去地上覆土碎叶,然后慢慢地写起字来。他写得很认真,很快就进入忘我的境界。
辨才和尚扫地扫到这边,看到地上的字,不由得停下来。这些字很优美,笔法娴熟,结构稳健,而且从中看得出有一些王羲之的影子。
“施主书法很好呀!”辨才和尚心动了。
“呵呵!大师夸奖了。”书生说道。他说着,拿起水葫芦,打开了,想喝一口,可是葫芦里没有水了,他苦笑一声。
“施主渴否?”辨才大师说道,“请随我到里面来。”
“多谢大师!”书生很高兴。紧随其后。
来到室内,辨才和尚给他泡了一杯茶,然后与他相对而坐。
“施主是哪里人?”辨才大师看着他
“在下是山东济宁府人。”书生说道。
“这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辨才和尚继续问道。
“在下本是进京赶考,没有考中,不好意思回家,就四处流浪。”书生表情满是惭愧,“还好有风景可看,让吾心里舒服一些。”
“科考不是一年就可功成。”辨才和尚说道,“可来年再去。”
“可在下并无可去之处。”书生说完,长叹一声,“不知何处是吾安身之所,令吾安心攻读。”
“施主若不嫌弃,可留在寺中住下,待科考之年再行北上。”辨才和尚沉思了好一会儿才说道。
“如此甚好,多谢大师施以援手,在下不胜感激。”书生立即起身躬身施礼。
“施主请随我来。”辨才和尚看他喝完茶了,起身说道。
书生明白这是要给他安排房间,忙起身,紧随其后。
两个人来到后院,进了一个房间。房间很宽敞,面南背北,光线很足,里面摆着床和桌椅,桌子上摆放着文房四宝,正好可以读书。床上的被褥都很整洁,地面也很干净。院落里有几棵树,长得奇形怪状,非常好看,也把院子点缀的非常清幽雅静。这里四周都是高墙,进出只有一道门,正是读书的好地方。
书生很满意,不断向大师致谢。辨才和尚只是笑而不语。
就这样,书生就在永兴寺住下了。他很勤奋,早起晚睡,读书非常刻苦。他读书声很大,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很有韵味儿,这在山寺中,很有情调,成为一道风景。他也很有眼色,一有闲暇时间,就帮助辨才和尚扫地、挑水、做饭、休憩花木。他干活很利索,让人看着舒服。这也让辨才和尚佩服。有时候,也会随大师去山中采药。辨才和尚懂得医道,附近村民有个头疼脑热,都来寺中找大师救治。看大师心地如此慈悲,书生更加敬佩了。
两个人都是识文断字、善书能画之人,又对佛法很有研究,自然很容易接触。只三五日时光,就无话不说了。谈论诗文,研究书法是他们不变的话题。这书生的书法非常漂亮,运笔灵活通畅,笔力刚劲有力,结构严谨隽永。看他的字很有王羲之的笔意,这让辨才和尚深感奇怪。
在讨论书法之时,书生都有意无意地说起王羲之的《兰亭序》,说这是天下第一行书,若能一见,是三生有幸了。也说辨才大师的笔法里有王羲之的影子,很有韵味儿。
辨才和尚听了,不动声色,说这是从师父那里学来的,师父学过王羲之的书法。
2 80 9d 3c 2f 70 3e 3c 70 3e e2 80 9c e5 9c a8 ef bc 81 e2 80 9d e9 87 91 e6 ae bf e6 8a a4 e5 8d ab e5 a4 a7 e6 ad a5 e4 b8 8a e5 89 8d ef bc 8c e8 ba ac e8 ba ab e6 96 bd e7 a4 bc e3 80 82 3c 2f 70 3e 3c 70 3e e2 80 9c e5 b0 86 e8 bf 99 e5 92 8c e5 b0 9a e6 8e a8 e5 87 ba e5 8d 88 e9 97 a8 e2 80 a6 e2 80 a6 e3 80 82 e2 80 9d e6 9d 8e e4 b8 96 e6 b0 91 e8 af b4 e9 81 93 e3 80 82 3c 2f 70 3e 3c 70 3e e2 80 9c e6 98 af ef bc 81 e2 80 9d e5 87 a0 e4 b8 aa e6 ad a6 e5 a3 ab e4 b8 8a e5 89 8d e5 b0 b1 e6 8a 8a e8 be 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