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讲轮回,相信人有前世来世,所以修行做善事,除了在这辈子积累福报,更重要的是为来世的自己积累福报功德。
然而,在现实中,别说来世,连今世的自己,大部分人也没有考虑未来20年、30年后会是什么样,更不要说做提前准备。
1、钱花光那天就是我的死期
日本电视台人气综艺节目《月曜夜未央》近日在街头采访老年人,一位85岁的老爷爷,一开口观众都震惊了。
老爷爷10年前开始入住3万人民币每月的日本养老院,这十年花了350万人民币。采访者不禁感叹:“要是没钱,老了也会很辛苦吧。”老爷爷说:“没有上亿日元,怕是没法住进老人之家的。”
老爷爷今年已经85岁,给记者看他住院的豪华病房照片(几千人民币一晚),并淡定的说:“钱花光的那天就是我的死期。”
不淡定的记者问老爷爷还有多少钱?老爷爷比了两个手指,2000万日元(118万人民币),也不错,不不不,你太天真了,是2亿日元(1182万人民币)!掐指一算,老爷爷还能活很久。
2、中国的养老现状
日本早就步入老龄化社会,高昂的养老成本,他们的现状会不会是几十年后的中国?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中国正在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辛苦打拼一辈子,谁不希望可以安享晚年?然而在中国的养老政策下,想更好的养老似乎成了奢望。
靠社保?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空账等问题,叠加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保基金缺口越来越大,社保到底能不能靠,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
靠子女?在现在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年轻人尚且自顾不暇,中年人又面临各种中年危机,又有多少子女真正靠得住。
澎湃新闻的《孤独园︱寄养在精神病院的老人》报道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张桂芳有一儿两女,在卖掉老家的房后,她和老伴儿轮流在子女家里住。但无论在谁家住,始终都有矛盾分歧,被各种嫌弃。老伴去世后,张桂芳选择住进了精神病医院的“寄养科”,只是因为那里离城近,交通方便,“家人不会把我忘了”。
寄养科每个月的固定支出差不多是2040元,这笔费用包含了900元床位费、600元护理费、420元伙食费和120元空调费,张桂芳2300元退休金只能保证自己在养老院的开支,一旦有其他医疗费用支出,张桂芳又该怎么办?经济独立是在“寄养科”生活的老人能自主决定养老方式的重要前提条件。对老人来说,最好的养老,或许只能是靠自己。
3、学会给未来的自己存钱
有报道称,美国人的存款率是5.6%,中国人的存款率是46%,然而在这46%中,有80%属于企业存款,只有20%属于个人存款,个人存款中又有大部分属于有钱人,如果这么看,中国人的存款率其实跟美国的差距正在缩小。可是在美国,退休之后大部分人选择到处旅游,而在中国,能出去旅游的老年人太少太少,不是待在养老院,就是在家照顾孙子女。
究其原因,除了因为欧美国家的养老政策非常成熟完善,还有就是他们会提前做好养老规划。
大部分人总觉得老很遥远,谈退休也太早,赚到的钱先花了再说,如果有剩一点,就拿去做投资,让钱变多变大,却忽略了风险的存在。在中国,95%的人会先花后存,只有5%的人会先存后花,所以有钱人总是那么少,却越来越有钱,因为他们拥有抗风险的能力。
学会给未来的自己存钱只是第一步,但却是踏出每个人都会面对的“灰犀牛”养老储备的关键一步。至于如何正确的存钱,下一次我们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