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A是个小白领,
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开不完的会,工作烦闷之余,就如同很多现在的小青年一般,
想开家有猫、有电影、有懒人沙发的咖啡店,在那里赖着看岁月静好,看云卷云舒。
我说好啊!这个主意很棒,实施之前你去成熟的咖啡店探个路呗?当时只是个玩笑话,心说其实就是想让她明白各行各业都不容易,开咖啡馆才不是赖着就能泰然轻松赚钱的。
然而小A实在是个行动力极强的姑娘,一个月以后告诉我,她跑去一家看起来就是她梦想的咖啡馆上班了。
服务员、吧员、清洁阿姨,什么都做,大有施展浑身解数之嫌,我说,你可真有热情,感觉美妙么?她望着天空45°角翻了个白眼“累死了”“那你还想开家这样的咖啡馆么?”“想啊,我喜欢看到客人满足、欢喜的模样”小A如是说。
这样的初衷确实很好很伟大,我想如果小A能够保有这份热情并真能下决心吃的了这份苦,前路也应该算是一定程度的康庄吧。
然而我却没想到,再过一个月,小A还是辞职干回了原来的老本行。
为什么呀?我很是纳闷,小A并不是三分钟热度的小孩子,这种转变必然是带有万般失望和不舍得。万般想不通,在我再三追问下,她才告诉我说,
她理想的那家咖啡馆突然把吧台改成了啤酒吧,而原来作为咖啡辅助的小食也变成了各种混搭风的主食,咖啡馆三个醒目打字下摆了几个炭火炉卖烤串。那画面想想也是够混搭了……
堂堂的咖啡馆,到最后连个咖啡的影子都瞧不见,较劲般执拗的消费者倒也还能在角落里依稀看到层价格不菲的半自动意识咖啡机。
小A说,心中的咖啡馆慢慢面目全非,这事店经理在开会的时候也一再聊过,说是店面需要多元化发展,要卖顾客觉得好卖的东西,同样30块钱,更多人愿意选择一份看起来体面还量足的主食,再做点加多少钱送果汁之类,消费就嗖嗖提上去了。
卖咖啡,盈利少不说,一坐就是一下午,咱们毕竟不是星爸爸财大气粗,还是要为了苟且而赚钱。在这种变变变的氛围中,小A的内心惶惶不安,不理解市场中沉浮的惊涛巨浪,
但是她问的“为什么好好的一家咖啡店最后连自己会变成什么样都决定不了”的时候,还是让我有所反思。
市场固然是瞬息千变万化的,有些产品原先不温不火被几个平台一普及被几个大V一推或是悄然而来的某个金句就摇身变成了洛阳纸贵,
比如网上沸沸扬扬的断片酒、鲱鱼罐头。所以商家为了盈利,不可谓不跟紧时代,今天这样明天那样的折腾,然后打着多元化的口号恬不知耻的抄袭这个模仿那个。也许近期确实是有增加盈利点的奇效,
可是再想想,一整条街都在变变变,最后是什么结果?是不是全部都多样化且奇迹化的一毛一样?从街头走到街尾感觉好像一直在复制粘贴的经历逛过那些所谓古城商街的都应该不陌生吧?
同质化=均质化
换句话说,谁都能干,凭什么你觉得你就能赚钱?想太多瞎折腾好么?
从小了说,这只会让商家自己的店铺完全丧失主打的特色(当然现在的咖啡馆几十变也会在细节上做些小心机比如VI——简称浪费资源的包装盒系列),就是顾客想到要吃什么就非你家莫属的特色感;
往大了说,就是使得街面业态区分度不高不丰富。人便利店都知道服务范围至少1公里内不开两家,你整一条街的多元化,即使是餐饮也会有让人逛过来就一阵眼乏无力感。
当然也有人说中国人多,才不怕,不怕才怪我告诉你,现在中国人是多,可是老龄化也严重啊,老人家最知道什么是节省,现在的一街繁华真的都只是昙花一现。
你说现在不开放二孩了么,年轻购买力也有了哦!拜托。你是要从宝宝抓起么?可是有没有想过很多家庭要了2孩以后经济本来就吃紧,还会有如今看似随意的消费么?
金钱的流动只会越来越聪明。
以往靠傻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就能有一大票追随者莫名其妙的销售暴涨,而后来发现其连食品生产地都找不到的夸大化保健品这样的营销时代早就已经过去了。
现在看这产品什么点赞不点赞的新广告也真是够够了,还在用史玉柱的思路他是穿越回八十年代忘记波动脑袋里的弦了么?翻个白眼。。。
社会需要多元化,而你只需要在你领域里的足够专业!
专一化=专业性
就像思维导图,
做好一件事可以作为一个主要脉络
形成一个树状的结构清晰的全局化思维,
而这个做好一件事我们可以理解为上文说道的开个咖啡馆,
后来老板的思路改成一家多元化的餐厅,
就已经的最开始树的主枝干上分成了咖啡、啤酒、餐饮几个系列分支,再一一往下细分落实。想想——
你的客流可能并不会在一定程度下增长多少,
而员工的精力却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分散,
当然现在劳动力便宜,员工可以拿着微薄的薪水干着几个分支几个人手的活,但是正是这些员工才是接触客户的第一手,几乎所有的好坏印象都源自于这短暂的接触!
而相对于拿钱干事的员工人言,多项的兼顾会很疲惫——累降低效率、钱少影响心情、心情差影响服务态度进而顾客的消费过程。最后的最后,问问曾经消费过得顾客“这家店怎么样?”“哦、坏透了,服务员都不咋搭理我们,到现在都搞不清楚卖什么鬼!”真是偷鸡不成啊!
人人都贪婪,追求完美又害怕失败,如果选择没达到预期就开始懊悔当初怎么没选其他。
对大脑而言选择本身就是负担,能少则少才最好——小事简单最好!要不断追求多元化社会下的专一,并在专一的领域做到足够的专业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还要保持一定的独特性。这就值得很多人好好研究一辈子了。
我们太容易随大流,而失去了独自面对自己经营的能力,因而会毫无标准事事纠结。多元化和专一化都不需要一味死守,当然要找到平衡点,但如果你们有在跷跷板上走一遍,鬼知道哪是中点?
——不寻找一下自己的优劣和独特之处并发扬光大同时吸取别处的长处补齐自己的短板,鬼知道你会多有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