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其实是一种懒惰。
比如,我们假设市场只卖一种东西,每个人都能得到所有价格的信息,并且完全理性,卖者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买者总会找到最经济划算的物品。
这样卖者和买者的价格最终均衡于一点,所有的产品全部销售完毕。
然而,现实却并不是这样。就算在网络大数据的今天,多数人并不愿意做在网上搜索几家店的售价这样简单的事情,或者简单调查一下有多少同类产品,选出性价比最高的那一个。
卖家一定会不停的降价直到卖完为止吗?好像苹果很少降价哦!就算推出新品,旧的也还是一个肾的价钱。
所以,只用简单的思考下,就发现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在现实当中几乎不存在。那么价格和产量的均衡,其实只是水中月、镜中花,一种经济学家的臆想而已。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假设?前面已经说了,因为是懒惰。如果不这样设计,就会涉及到太多的参考因素,不能实现简单推导,也不会看到美丽的曲线。在数学上不简洁,不美观,这样的事实经济学家心理上总接受不了。
所以,因为经济学家的精神洁癖,我们学了假的经济学。
经济学家把数学搬进来的时候,也像数学家那样,力求简洁的表达,放弃的是对真相的了解。如果有机会参观澳洲国家美术馆,就会看到早期的画家,就是那些刚刚从欧洲搬到澳洲的画家,因为无法忍受澳洲干瘪细小的树叶和一片片土黄色的树林这个真相,写生作品硬是画上了欧洲的大绿叶。
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进而引发的经济衰退,恰恰说明那些建立在美好的理性假说的经济模型完全是失效的,对现实的市场没有任何预警能力。仅有的一两个经济学家在08年之前的几次年会当中提出房地产过热的质疑,反而成为开会全场经济学家嘲笑和攻击的对象。
不只一位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研究还处在暗黑时代,或者中世界,离文明还有不短的距离。这也并不是因为经济学家们都是草包,比其它学科落后很多。
一位物理诺贝尔奖得主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大家想想如果每个粒子都会思考,物理学将变得有多难啊!” 而这正是经济学家所面临的问题,社会嘈嘈杂杂,每个人都在说话,每个人都在思考,一群一群的人形成了一个个的网络,这所有的网络又叠加在一起,形成我们的社会。到底有多少个维度,可能很难衡量。
大家都很熟悉盲人摸象的故事。而经济学家就好像那些盲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抱怨说每个经济学家所说的话都不一样,因为少了视觉,每个人所触及的内容都不太一样。
所以,当某个人向你宣讲某种经济学理论的时候,可以问问他,“你的假设前提是什么?”然后再继续讨论。
所以,你还相信理性市场这个童话吗?
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称呼那些纯美数学的经济学家为经济学界的清流purist, 那些开始直面经济学复杂本质的现实主义者为“泥石流”pragmatist。希望泥石流派可以逐渐成为主流,让我们看到一个更真实的世界。
参考文献:
Krugman, P., 2009. How did economists get it so wrong?.New York Times,2(9), p.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