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韦老师的课,初觉平淡无奇,再而引人伸颈默叹,进而五脏熨帖,令人拍案叫绝。这就是我听这两次课最真切的感受。导师的话有醍醐灌顶之效,金句频出,自不待言。有时又如当头棒喝,令人幡然醒悟。两次课下来感受颇多。不能一一赘述,最深刻的有两点:
一、获得成长,必须拆掉心里的防御墙。曾经认为自己在心理学行业里才疏学浅,以为不断获取新知就是让自己成长的最好方式。我从09年接触心理学,10年的时间里不断学习,貌似学了很多,但是实践不够,所以收获寥寥。这固然有自己工作繁忙的原因,但是如今想来更多的是:怕自己失败,搞不定来访者,镇不住场面。因而放弃了很多实践的机会,是的,正如老师说的,太在意自己,以至于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敢放手去做,担心有损于“心理咨询师"这一名头,有损自己的形象。于是唯唯诺诺,缩手缩脚,虚掷了十年的光阴。
二、获得成长必须拆掉思维的墙。在获取和输出中求得平衡,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做一个思考者,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自己的哪怕是灵光一现的感悟变成文字,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韦老师正是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成为了走在心理学界前沿的人。而对于写文章,我们除了心理上的原因外,作为教师的我,还多了些指导学生写作范式的束缚。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布局谋篇......自己写文章也都被这些方法所限制,全然忘记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古训。自然没有信笔而写,娓娓道来的乐趣,反而变成了一件苦差事。写文章如此,处理其余问题自然也受惯常思维模式的限制,渐渐变得不够灵活,甚至有些呆板。所以,当务之急,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打破思维的壁垒,努力跟上老师的思维节奏。
卸下防御,灵活思维,在小渡成长学院做一名幸福的小渡,我已经开始启程,正期待一次破茧成蝶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