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0日 星期一 天气:晴-大风
老家的一个习俗: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做寿,即在生日那天举办庆祝活动,把亲戚朋友邻居聚到一起吃饭,大家开心一下。人生逢十为寿,办寿酒,这似乎已成定规。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逢“九”做寿,俗称“做九不做十”。
听说过去寿酒是很讲究的,但现在可能要简单方便一些。
民谚曰:十岁做寿做婆家,廿岁做寿丈姆家,三十岁要做,四十岁要叉(开),五十自己做,六十儿孙做,七十、八十开贺。
这次回老家刚好遇到一个公公79岁,做大寿,我就蹭饭吃。看到这位公公,虽然已经快八十岁了,但还是很健朗。他亲自在招待客人,和每桌的人聊天说话,我想这位老人家应该可以长命百岁吧。
老妈每次看到这些长辈,都会感慨:过去哪有能活到八十岁的啊,简直凤毛麟角,现在这种岁数的老人随处可见。
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医疗在进步,另一方面也说明现在的人生活更好吧。
家里的老人也一直有办寿酒的安排,但就是子女们都在外地,很难聚集到一起。家里人说就在过春节的时候办,这样亲戚朋友孩子们都能回家来。
我和老弟对于这种文化还不是很了解,反正就负责吃。不过父母这一辈的还是很重视这个场合的,毕竟是对老人家的一种祝福。
现在的办寿酒不再拘泥于形式了,大多可以根据环境来定,而且对于酒的讲究也不会太严苛。据说以前还要配以灵芝、冬虫夏草、枸杞、山药、肉桂、茯苓、山茱萸、淫羊藿、泽泻、牡丹皮、黄芪、峰蜜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经现代高科技提炼而成。
酒文化可能真的有些淡弱了,我们不再大口喝酒,拼酒,更多的是品酒。这还在于大家对于健康的重视,很多人甚至都不喝酒了,所以慢慢地,喝寿酒成了一种“祝福”的代名词。
办寿酒十几桌,这种情况可能只能在农村里看到了。城市里,就算真要办,估计也是几桌,就请交通方便的亲戚了。有时候我也会想,我小时候经历的那些民俗,在我长大之后,应该都会消亡,至少我们这一代,不会再讲求一些农村的一些习俗。
从某些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