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哪儿的春节最具有“年”味?我要告诉你的是——东北的年!
我的家乡在美丽富饶、四季分明的黑龙江畔,家乡的人民勤劳纯朴又善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乡亲们每年最“休闲”的时候,就是过年的那几天。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每到腊月初八至二十八,大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烀猪肘”、“三十晚上熬一宿”。
当黄橙橙、金灿灿的粘豆包蒸了一锅又一锅,热气腾腾地端上餐桌的时候,就意味着快过“年”了,吃到嘴里的粘豆包蘸白糖,甜甜的、粘粘的、糯糯的,大人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只又一只肥肥的大公鸡,此时也变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那时,弟弟是家里最小的一员,鸡腿非他莫属。我们在旁边看着他吃得津津有味,还真的有点“馋”;猪儿们,羊儿们也实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但是杀猪的时候,我还是不忍心听到猪儿发出的惨叫,总是躲在墙角偷偷的看着大人们在忙活。爸爸把大块大块的猪肉埋在大门前的冰窖里,那时的院子里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什么东西都可以“保鲜”!
腊月二十九早上,我们哥几个就迫不及待地穿上母亲为我们赶制的“新年圣装”,欢快的在院子里跑着、跳着、笑着,每个人手里都提着高粱秸秆扎成的小灯笼,滚雪球,打雪仗,迎接新年的到来。
最高兴的时刻要数年三十晚上了,家家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家人们先围着爸爸在院子中间点燃的篝火,开始放鞭炮,放双响子是我哥哥的“任务”,姐姐最爱放的是花篮,点燃花篮的“导火线”,花篮先“嗞”地喷出了五光十色的火花,然后“砰”的一声飞上天空,炸成五颜六色的火花,犹如点点繁星从天空洒落下来,甭提有多壮观了!
接着,“砰”“啪”邻居家的春春和二胖也毫不示弱,也放起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响彻夜空,象征着幸福如意,幸福美满。
然后我们一家人就步入吃“年夜饭”的程序,在争先恐后地洗完脸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坐到桌子边,“哇”,好丰盛的年夜饭啊!有鲤鱼、猪蹄、血肠……妈妈又急急忙忙端来一大盘水饺,我们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因为我们可以鼓起腮帮子大吃一顿了!那时候没有电灯,也没有电视机,我们便把自己制作的小灯笼高高的挂在墙头,一家人共享一顿“烛光晚餐”,第二天一早,和乡亲们看完大秧歌,还要去爷爷家祭拜祖先,串亲戚,自己还会有一笔不小的“收入”——压岁钱。
一转眼,时间已经过去30多年了,现在每逢春节,我也会和妻子、孩子一起回到爸爸妈妈那里过年,我可以用手机、相机记录我们一家人的幸福时刻,但时常萦绕于脑海的,还是儿时那充满“年味”的春节,因为那时的春节,那时的一年又一年,记录着我们成长的点滴岁月。
我儿时纯真的伙伴,我故乡朴实的乡亲,你们可好?
走遍天涯海角,永远铭刻于我心中的,还是那东北的年!#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