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
今天是我们青年教师赛讲课的总结表彰会,在表彰之前我就说过了,我们的公开课只是媒介,不是目的。虽然我们为之做了很精心的准备,虽然我们自己以及听课者也都在其中得到了不小的启示与收获,但我以为这还不够。公开课的真正作用应该在于,通过我们课前的精心准备,通过我们课堂上的教学实践,通过我们课后共同的研讨探究,来发现我们这个学科的教学规律或者课堂取得更大成效的必要组织方式。这其中,我以为更重要的,是公开课后的反思与探索。所以今天,我想谈的主题是:以研带教,以学定教。
欧式古典 分割线
上一次主题发言中,我曾提到闫盼盼老师和何志龙老师参加北师大“高端备课”项目的两节示范课,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们的课堂是有着比较统一的模式的,那就是任务驱动、问题导学。我还提到王校的那节名师示范课,这是政治学科组的一个课题,也是他们的教研组活动展示的主题,就是“卷入式设问”的研究,关注的还是问题导学,不过在这一点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探讨。他们的这种课堂理念,都是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研究。
在此轮赛讲课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青年教师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实践与突破,这种尝试最主要地体现在数学学科上,几位老师的课有着比较一致的做法,我在这里将李明辉老师上课的课件做了简单的截取,来简要阐明他们的课堂模式。显然,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课堂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以问题创设情境——以任务探究带动学生活动——课堂练习,学以致用——课堂小结,巩固新知。我不确定自己概括得是否到位,但无疑他们这种研究意识已经非常明确了,我想这也得益于数学组外请专家的指导。在上次教研组长会上曾有组长提到,希望校区可以拿出一个统领式的方案来指导我们各学科的教学,虽然其实还是希望我们各个学科能做出自己的特色,但如果一定要校区提出一个总体框架,那么其实在上次校区会上我已经提出来了,那就是:以“学习共同体”为核心的“学本课堂”,这可以成为我们一个整体的框架,各个学科再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去确定自己学科的教学模式。对于模式,我们不必有一种先天的排斥心理,其实一定的模式完全可以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起点。
佛教 浮云花纹 分割线
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我所说的“以研带教”第一个方面,我想说的第二个方面是:学科教学规律的研究。就先从孙静老师在英语学科区级教研展示活动中所做的一节示范课说起吧,这节课的关注点恰是英语组教研研究的主题:基于文本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而具体的文本分析的过程,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的,这样的研究意识也已经成为英语组的一种共识了。这在此次青年教师赛讲课的英语学科的展示中就有所体现,同样是对文本进行分析,刘瑞芳老师是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的,而杨雪老师则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的,但却殊途同归,刘瑞芳老师的课堂理念的表述是:本节课通过以导图为载体的学习,培养学生快速获取段落大意的阅读技能;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语言知识,进而联系生活进行语言输出,形成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内化。杨雪老师的表述为:本节课将通过KWL策略对学生已知和未知的知识加以对比,强化学生已知,扩展学生认知,通过最后的输出检验学生的输入认知过程。关注的都是文本分析后学生最后的获得与输出。这正是语言学科共同的特点所在。这也正是我所谈到的针对学科教学规律进行的研究。
佛教 浮云花纹 分割线
基于这样两种途径的研究,我以为,是我们每个教研组、每个学科组行动起来的时候了。所以,下个学期,我们会进行一轮大规模的课题研究课的展示活动,大概的思路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确定本组的研究主题,这跟我们此次的教研组长专项培训的任务恰恰是一致的;2.梳理这一主题的理论依据,以理论指导实践;3.课堂实践操作,也就是我们的公开课;4.总结反思调整,也就是经过理论梳理与课堂实践,发现研究方向的偏误或是需要完善的地方,重新做出规划。等到这一轮的课题研究课结束,我打算让我们的教研组长或是备课组长就本组的研究与实践做一次总结陈辞,谈谈本组的研究主题及具体实践以及相应的调整,所以,有请大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欧式古典 分割线
我要谈的第二大点是“以学定教”。先谈谈课堂中的学生意识,在这一点上,其实我们各个组在这一轮赛讲课活动中都有了不小的突破,这里我大概梳理出了各组的一些课堂图片。显然,目前,课堂中的学生参与、学生活动,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种共识,但同时,我们不能仅仅是让课堂因为学生的参与而显得热闹,关于学生活动,我以为还有几点需要关注:1.让学生带着思考活动,而不是成为老师的傀儡,老师只是安排他搭把手式的活动,这其实是一种无效活动,活动任务的设置一定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2.活动后要有展示,同时展示时应该有学生的相应“成果”,关于这一点,在上次的主题发言上我也已经专门谈到过,这里不再赘述;3.我们设置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有真正的收获,获得一种成就感,而不只是成为我们教学的铺垫与辅助,这一点,在我们设置活动的时候是一定要考虑的。而老师的课堂,则是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教什么、不教什么,学生会了的东西,我们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重新讲解一遍,可能你讲得还不如学生讲得更好,那么,我们要讲的,一定是学生讲不出来的东西,这便是“以学定教”的其中一个含义。
佛教 浮云花纹 分割线
关于“以学定教”,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含义,但目前而言,我还只能就这一点向大家提出一个思考的问题:在高中学习的每个阶段,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水平,根据这一水平我们怎样设定我们的教学?这其实是一个学科教学序列构建的问题,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但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举个例子,这次赛讲课我讲的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我是将它设置成了一堂展示课,整堂课都是在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与活动成果,这是因为,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随笔写作,我的学生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展示出了许多亮色。但如果这节课是放在这个学期一开始去讲,那我便不可能这么设计了,因为还没有学生成果可以展示,那么,这节课如果放在高二下学期,就必然会是另外的一种设计了。我想不仅仅语文学科是如此,其他学科也是一样的,那我们的问题实际上在于,我们每个阶段想要让学生获得的是什么,先把这一点确定下来,我们才能根据这一点确定如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有老师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教材一变,就都变成无用功了,我以为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可能将能力水平放在第一位设计,教材如何改变,我们都会胸有成竹,因为教材只是一个媒介罢了。这个任务比较艰巨,我估计我们可能需要经过整整一轮下来才能做到。这个学年,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才刚刚拉开帷幕,我们还没有能够真正投入进去,那么,到下一学年,我想是我们开始这一工作的时候了,这也算是我们一个较长期的工作规划吧。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