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喜欢这部电影,因为我觉得,印度这种地方不会拍出什么好电影。但是我带着这种偏见把这部电影看完了。要不是因为一个同学写的文章,让我有诸多不认可的地方,不然不会激起我写作的欲望。
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女孩和她们爸爸之间的故事。她们的爸爸是一个摔跤手,但因生活所迫放弃了摔跤,而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没有放弃为国争光。并且他把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孩子身上,可是上帝就是不让他如意,给了他四个女儿。在他已经绝望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他的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很有摔跤的天分。从那以后他就开始对她们进行魔鬼训练。开始她们两个总是抱怨,生爸爸的气。当后来她们明白了爸爸的用意,便开始刻苦的训练。终于吉塔赢得了全印度的冠军,之后他进了国家队,在教练错误的训练下,她终于真正的明白了,原来父亲才是他真正的老师。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她们的父亲是非常自私的,为了自己的“冠军梦”剥夺了他女儿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大家可以回到电影里面看一看,当时她们的父亲让她们练习摔跤的时候,他们村里人的反应是什么,谁是赞同的,无疑,所有人都是嘲笑的。她们的爸爸为了她们,与全世界对抗。这样看来,当时印度的女人有着什么样的社会地位,男女之间的不平等是多么的合理。所以说,如果她们的父亲没有逼迫她们练习摔跤,她们也一样没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在电影里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吉塔同桌结婚的那一个片段。从那以后,吉塔和巴比塔才明白,如果她们不练习摔跤,她们的一生就会像她们的同学、像印度的其他女人一样:一辈子与锅碗瓢盆为伍,14岁就结婚,嫁给一个不认识的男人,相夫教子,度过余生。
而在吉塔去了国家队的时候,她慢慢的变了,变得不在乎输赢,开始养头发,涂指甲油等等。可能有人觉得,她是因为受够了父亲的训练或约束。可能大家看来她在国家队是非常自由的,可是这种自由是什么样的自由呢,她这种自由与自己身发展没有关系,不思进取。在纪伯伦的《先知》中的自由,自由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积极自由,第二种便是消极自由。而吉塔的这种自由,就是消极自由,她觉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她的自由。但是她没有目标、没有梦想,所以她根本不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是永远不会站在金字塔的顶端。
也可能有人认为,她们的父亲让她们练习摔跤,会给她们的内心带来很大的伤害。可是内心的伤害和成功之间的称,会更偏向哪一边呢?可能有人会不经过任何的挫折便可以成功,可是这样机率又有多大呢?答案一定是:很小。谁在成功的道路上没有遇到挫折、伤害呢?吉塔和巴比塔因为打了人,所以她们的爸爸发现了她们的摔跤天赋,肯能他没有问过她们两个的意愿,可是为什么她们的爸爸要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来训练她呢?就是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女儿的摔跤的天赋,他才想要帮助女儿们发展自己、发现自己。
在每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那么一个人出现,在我们迷失方向的时候,把我们拉回正轨。在我们没有建立我们自己的价值观的时候,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这个人就像我们的父母、老师或帮助过我们的人。而在吉塔和巴比塔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便是她们的父亲。她们的父亲不怕女儿们的怨恨、不畏惧村民的嘲笑,一意孤行的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了优秀的摔跤手。一开始的确是父亲逼迫她们练的,如果说他不这么做,吉塔和巴比塔根本不会拥有自己的人生,有的只是对自己的生活没有省察过的随波逐流与麻木。然而父亲不像某些人一样为了功名利禄,而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女儿,为了她们可以在这个不公平的社会上能够收到别人的尊重。这样一位无私的父亲怎么又能说他是自私的呢?
最后吉塔在没有父亲的帮助下,赢得了世界冠军、赢得了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教育成功的标志,让她成为独立自我决断的人。虽然一开始这是父亲的梦想,但是到了后来父亲的梦想变成了她们的梦想了,不然他根本不会训练出她们。这也足以证明,父亲的教育方式根本就没有错。
想要主宰自己的人生,不是只在嘴上说说就可以,要有实际的行动。而在这之前怎么能不受到伤害、不受到挫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