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近年来常常会怀念一种生活方式,用木心的诗来说就是: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第一个关键词:慢。
慢,是一种生活态度。当我因为赶时间、追求效率把一片公众号的题目漏掉一个字发出去之后,领导在对面唉声叹气(还好没有炒我鱿鱼),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失误,将手机主屏幕换成了一个大大的“慢”字,以此来提醒自己杜绝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第二个关键词:三思。
我是一个非典型的冲动型人格,很多时候做一件事并没有持续的动力基础,而仅凭一时冲动。这样的性格有好有坏,好的方面表现为可以促使我迅速下定决心而避免过度思考带来的胆怯;不好的方面大概主要表现在说话做事不过脑子,常常做出让自己后悔、或自觉愚蠢至极的事。(具体事例暂且不表)
鉴于这种不好的影响牵涉甚大,所以我最近一直在提醒自己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要等作了之后冷静下来才回顾对错是非。
这篇日记,作为最近一段时间主要突出的两个问题的反思,希望自己能有所改变。
书斋|《向着光亮那方》
一个人的成长总会有黑暗,我常常问别人:我该怎么办?我怎么做才正确?可得到的答案要么是毫不走心,要么是漠不关心。后来我才知道,其实那个年纪的每个人都自身难保,都在期待着被人拯救。在那样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下,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不为难自己。
那时的自己似乎掉入了很深的一个人的世界,仰头看天,一个人攀援。终于花了很多年的时间,能坐在一个人世界的悬崖上,抱着双膝看眼前——从不了解别人,到想了解别人,从想了解别人到发现自己并不了解自己,再到想试着了解自己,然后真的慢慢了解了自己。
你开始放任自己去胡闹,你知道会有一些后果,但你能承受;你变得有些刻薄,你知道会得罪一些人,但你也知道你迟早会得罪这些人;你开始尝试着主动去引爆一些小情绪,因为你了解自己,所以比以往能更看得清结局;你知道凡事都躲不过去,还不如直接面对为好。
不为难自己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方式。
好像每个人的人生中,一定会把很多词分为褒义,或者贬义。于是,只能接受诸如爱、喜欢、照顾、关怀、陪伴、理解等词语,害怕那些欺骗、束缚、冷漠、无助、黑暗、痛苦等词语。
但爱会让人沉溺,而无助能让人横下一条心……
陪伴会让人习惯在一起,而痛苦让人更容易感受到满足……
有人说:希望你和这个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心怀坦诚,兴趣盎然。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这样,但前提是,学着用最平衡的方式不为难自己,和自己和平共处才是真正的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