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心理学入门书籍,内容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我参加过几次读书会里,很多人表示看过这本书后治愈了自己。
蛤蟆最近抑郁了,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整个世界是灰色的,被朋友们热情安排去见心理医生苍鹭,经过10次与苍鹭的咨询交流后,蛤蟆看清了自己的内心,重新对生活打起了精神,充满干劲儿。
蛤蟆是幸运的,有一群热心的朋友们,在感受到他的不安与低沉后,直接替他安排做心理咨询,从而把他给解救了。
生活在世俗中的我们,烦心事一堆,快速高压的生活节奏,带来焦虑、冷谈、抑郁等消极状态,已是平常事,对自我也产生极大危害。
有时候我们想从这情绪泥潭中拔起,无奈寻觅不到出路。
有时短暂压制住这些情绪,很快又再次浮现,烦躁循环往复。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新闻:在餐厅门口,上小学的女儿拿的冰淇淋掉到衣服上,她妈妈操起身边椅子不断砸向女孩儿。
小女孩儿哭着喊:妈妈,不要打我。旁边服务员赶紧上来夺下椅子。这位妈妈很生气,说:我打自己女儿,不用你们管。
这则新闻下面,有指责这位母亲的,而更多则是对她和她女儿报以同情。
很多人认为,这位妈妈应该是长期的委屈积累,在这次刺激下爆发了。
大家很担心这位妈妈的状态,更担心她女儿在这样的氛围下,成为下一个她。
或许新闻中的妈妈,在冷静后又会产生深深地自责,但下次遇到同类事依然会爆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既指责又同情这位母亲,她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
我们担忧这位女儿,或许我们也经历过她小时候经历的,而长大后我们又变成了她母亲这样的。
人生就在这样的圈里打转,如何打破这个圈,向外突破更多?
01
人生的选项只能由自己来定
蛤蟆先生只知道自己不快乐,两三个月之前有过自杀念头。
他被朋友们安排去做心理咨询,他内心是抵抗又无所适从的,他认为会等来苍鹭医生地指责和教导。
而苍鹭看出他的抵御,静等蛤蟆开启发问。
蛤蟆在不安中问:“你不打算告诉我该做什么?我来这儿是他们让我来的,现在我准备听你的,不管你怎么做,只要你觉得是最好的,我都会照办,我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
想必蛤蟆这样的想法触动了每个人——
从小到大,我们被父母、老师教育,说都是为我们好。
长大后为了生存,也有被迫委曲求全时,但又心有不甘。
然而转身,我们又选择把这样的做法,加诸于他人身上,尤其是我们的孩子。
新闻里的这位女士,或许她会说对自己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丈夫和孩子),可他们不随我愿,不理解、不支持我。痛苦积累,久而久之突然爆发,带来巨大伤害。
很多时候我们会下意识的运用行为上的策略,逃避对自我的认知,将责任推到他人身上。
蛤蟆亦是如此,他觉得既然朋友们都觉得我有问题,带我来看心理医生,那我照做了,你们还要我怎么样?
苍鹭问蛤蟆:“蛤蟆,能帮助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你自己发问,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你能开始爱自己了吗?”
每个人对外面世界的认知和感受,最终变成了在我这里的世界。
余华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说:外面的世界,是通过内在世界的发现,才能真正进入的。
我自己的世界被建成什么样,除了受父母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你想不想要去改变,重新构筑内心新世界?
别人或许会影响说服你,可最后,是你自己在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
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就算是一切以自我价值为中心,那也不是自私,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
苍鹭说:咨询的主要目标是让你能自己找到答案。
一切求助于外界的手段,都只能助推,而影响故事走向的是自己,你就是你生命这本书的作者,结局怎么样由你自己去打造。
02
溯源原生家庭,与他们和解
蛤蟆在看心理医生的过程中,苍鹭引导他回忆童年。
蛤蟆出生于富裕家庭,父亲经营家族酒业,在当地是受人尊重的成功人士,对他寄予厚望,对他非常严厉。
母亲以夫为天,偶有温柔拥抱蛤蟆时候,但经常在看到父亲后,调整成父亲希望看到的严厉模样。
同时在母亲内心又一直认为蛤蟆是小宝宝,给了他很多难堪,总当众喊他“小西奥”,给他梳头发,在朋友面前问他有没有穿干净的内衣。
父母对他所做的一切,他无奈承受并适应,产生了一些让他觉得讨厌,又无能为力的行为,他亦对自己很愤怒,但因养成遇事就改变自己行事做法去讨好父母或他人。
苍鹭带领他意识到现在遇到的消极情绪:痛苦压抑,愤怒不安,不自信等,都是童年时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造成的,这是他的正常需求,不是他的错。
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儿童型自我状态”。
蛤蟆父亲在对待蛤蟆时,长期处于“父母的自我状态”,霸道,要求遵从。
每个人最终成长起来后进入“成人自我状态”。
也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认清自我,是自我救赎的关键。
自我的源头是原生家庭。我们的性格、人生走向被原生家庭赋予、塑造、影响。
大部分人成年后的做事行为,在潜意识里都是为了弥补童年时在家庭里的缺失。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好事成双》的女二江喜,开始是男主小三,挑衅原配,被男主分手后,公司初入职场的小年轻追求她,她说:我喜欢的一直都是衣橱里的奢侈品,价格都摆在那儿,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她有这样的价值观,源于母亲的吸血,弟弟的无能和摆烂,她需要快速找到来钱渠道,这样的家庭驱使着她事走捷径。
在我们的观念里,脱离原生家庭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能做的就是去改变,改变自己对原生家庭的认知。
国外很多心理治疗中,常用的方法是:让咨询者静心想象父母站在面前,与他们对话。
你无需去判断,只需明白你的过于执著,源于潜意识里对父母的对抗与埋怨。
放下内心的对抗,试着在内心对父母说:你们就是最适合我的爸妈。
认同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这一事实。
放下与他们的对抗,疗愈内心深处的小孩。
把父母的责任还给父母,把弟弟妹妹的人生还给弟弟妹妹,我们去走好自己的人生。
03
不给人生设限:打破“可怜弱小的我”的游戏魔咒
蛤蟆第一次咨询完后,准备认真对待心理咨询这事,他临走前问苍鹭:“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蛤蟆有如此疑问,是他一直以来都陷入自己对别人没有价值的认知中,刻意讨好忍让。
“可怜的,弱小的,无用的我”是他对自己的定位。
我的发小也如此。上学时,学校的课外活动从不参加,理由是:我不会,我感觉大家不喜欢我,我不敢去,怕大家笑话我……
工作时,即便业绩做得很好,领导让她给大家分享经验,她说不敢当众讲话而拒绝,错失了很多在公司表现的机会。
她又常常抱怨公司晋升机会少,说运气不好,抱怨很努力,为什么领导看不到她的付出?
常给自己找理由:我只是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管理好难,我不适合,大家也不会听我的,我做好自己工作就行,我问心无愧就好。
在家庭里,老公是甩手掌柜,婆婆强势,对她颐指气使,她全盘接受。又在我们面前说婆婆不讲道理,不给她支持。
我们劝他:你可以拒绝她,告诉她你的真实想法。
她说:“算了,算了,你知道的,我妈经常跟我说婆婆是老人也挺不容易的,要多体谅她,多为家庭合睦考虑。”
这样抱怨后又找看似合理理由安慰自己,就像蛤蟆一样,玩着“弱小的、可怜的我”的游戏,用牺牲宽慰感动自己。
种种都是为了让自己自洽,找出看似合理的逃避理由,给自己人生设限。
如果你也陷入“弱小的,可怜的我”游戏,以下三点建议可以采纳:
1.勇敢面对它,正视它。苍鹭一直在引导蛤蟆思考自己,然后问他学习到了什么?
蛤蟆通过剖析自我找回自我。
我们也多思考是因为什么,而养成这种思维和情绪,真诚对待自己内心,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应对它们。
2.接纳它们。它们已经是自我一部分,接受不足,原谅它带给我们的小情绪,即便不喜欢它,也告诉自己,这是正常人无法避免的,不为此自责内疚。
3.寻求支持。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尝试与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分享你的感受。他们能提供支持、理解和建议,帮助你降低消极情绪的影响。
4.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培养习惯。让自己有积极正确的事情去做,在做事中增加对自我地认可、对生命意义地探索。
写在最后
在咨询中,苍鹭显然担任的就是父亲的角色,他知道蛤蟆父母已过世,不管蛤蟆想对父母表达什么,都没有机会了。
因此为蛤蟆咨询过程中,不断询问和引导,让蛤蟆自己反思成长,心智的成长通过思考来开化。
在苍鹭第9次咨询时,依然采取不断询问方式,蛤蟆开始发泄自己的愤怒,作为对苍鹭地反抗。
苍鹭意识到蛤蟆是在反抗对他的依赖,这是他成长的重要一步,蛤蟆开始宣誓对自我拥有主动权,能独立行事了。
苍鹭说:当你开始在理智上理解自己的行为,但要充分理解自我,唯有通过和情绪做联结才能成长。
这是我们自出生就随本能学习的一种方式,只有真正理解情绪时,才是成长的时刻。
坦然接受情绪,无需负担,无需内疚,不要有压力,理解内心的情感世界,掌控它,你的人生由你做主。
作者: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