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会读国内作者写的书。
潜意识里认为,如果一本书可以出版到国外,必定是又经历了一个严格筛选的过程,才会被译过来。因为不管是出版社还是译者,都是会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真正有价值、有内容的作品中去。
当然,如果国内作者的书,可以被译为多国的文字,那也是值得一读的。
不得不说,《万万没想到》,这是一本可以让我边看边画,并愿意在短时间内再重读第二遍的一本书。
来来来,开始我们的心灵之旅。
part1.反常识思维
杀死一个人是悲剧,杀死一万个人是统计数字
研究者问受试者愿不愿意把一部分报酬捐给非洲。
结果收到第一个版本募捐信的人平均捐了1.14美元,而收到第二个版本募捐信的人平均捐了2.38美元。
据说是斯大林说的,“杀死一个人是悲剧,杀死一万个人是统计数字”。
这个捐款实验证明,统计数字的力量远远比不上一个人,一个具体的人。
取舍思维
取舍思维,英文有一个形神兼备的词可作解释:"tradeoff”。两个好东西我不可能都要,那么我愿意牺牲(off)这个,来换取(trade)那个。
科学家机制VS律师机制:确认偏误
蒙洛迪诺说,人做判断的时候有两种机制:
一种是“科学家机制",先有证据再下结论;一种是“律师机制",先有了结论再去找证据。世界上科学家很少,你猜绝大多数人使用什么机制思考?
每个人都爱看能印证自己已有观念的东西。我们不但不爱看,而且还会直接忽略,那些不符合我们已有观念的证据。
确认偏误——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王小波写过一篇《花剌子模信使问题》,感慨中国人(主要是领导们)听不得坏消息,一旦学者敢提供坏消息就恨不得把他们像花剌子模的信使一样杀掉。
我想引用乔布斯的话:王小波说得太乐观了。
真正令人沮丧的现实是,所有国家的所有人都有花剌子模君王的毛病,而且他们的做法不是杀掉坏消息,而是只听“好"消息一一那些能印证我们观念的消息。
这个毛病叫做“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如果你已经开始相信一个东西了,那么你就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强这种相信的信息,乃至不顾事实。一旦我们有了某种偏见,我们就无法改变主意了。
(据野史记载,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于是将帅出征在外,凡麾下将士有功,就派他们给君王送好消息,以使他们得到提升;有罪,则派去送坏消息,顺便给国王的老虎送去食物。花剌子模是否真有这种风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故事所具有的说明意义,对它可以举一反三。敏锐的读者马上就能发现,花剌子模的君王有一种近似天真的品性,以为奖励带来好消息的人,就能鼓励好消息的到来,处死带来坏消息的人,就能根绝坏消息。)
回音室效应VS根据视野大小分群
如果人人都只接收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甚至只跟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流,那么就会形成一个“回音室效应(echo chamber effect)”。人们的观念将会变得越来越极端。
不过我发现最新的一系列针对社交网络的研究显示,也许回音室效应并不存在。
有人对脸谱网的朋友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人们并没有只与跟自己政见相同的人交朋友。
统计表明人们的关注集群也不是按照政治立场划分,而更多的是按照视野大小划分的。
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
根据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1976年的论文说,如果是两个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问题,争论的结果必然是这两人达成一致。
随机分布VS伪随机分布/均匀分布
问题的关键是随机分布不等于均匀分布。人们往往认为,如果是随机的,那就应该是均匀的,殊不知这一点仅在样本总数非常大的时候才有效。
当初iPod最早推出“随机播放"功能的时候,用户发现有些歌曲会被重复播放,他们据此认为播放根本不随机。苹果公司只好放弃真正的随机算法,用乔布斯本人的话说,就是改进以后的算法使播放“更不随机以至于让人感觉更随机"。一旦出现不均匀,人们就会认为其中必有缘故,而事实却是这可能只是偶然事件。
文似看山不喜平
part2.成功学的解药
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你用在这里就没法用在那里。为什么统计表明总能按时交作业的学生反而经常穿脏袜子?为什么每当期末考试之前学生们更容易吸烟,不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因为他们的意志力用在学习上了。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用到很多意志力,回家以后就很难再用。双职工夫妇很容易为了小事吵架,因为他们懒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反过来说,如果让他们早点下班,虽然在一起的时间增加了,但是却会更少发生争吵。
做选择会消耗意志力。
想学知识就看书
电影和电视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手段,但不是好的教育手段。
读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说,在很多纪录片里也讲了真正的科学知识啊,甚至有的还提到逻辑性很强的理论,有的还有数据,我怎么就不能从中学到知识呢?
没错,你看完任何一个纪录片后都会有一种获得知识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很有可能是错觉。《娱乐至死》这本书里特别提到这个问题。有人说“当信息通过戏剧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学习的效果最明显”。可是波兹曼列举了各种研究成果,发现这句话纯属扯淡,因为事实证明电视上的信息很难被记住。
如果你想学点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找本书一一最好是正规的教科书或者专业著作一一然后老老实实地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坐下反复读,而且还要自己整理笔记,甚至做习题获得反馈。如果你坚持不了8分钟,你不适合学这个。
思维密集度=准备这个读物需要的总时间/阅读这个读物需要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