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中,周蓉的自私有目共睹:
对家人:
周蓉爱上了诗人冯化成,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之际,十九岁的周蓉瞒着家人,义无反顾地从东北跑到贵州山区去奔赴她的爱情。
因为她的任性妄为和不懂事,父亲几年都不理她,母亲则哭坏了眼睛,周蓉全不放在心上。
后来父亲终于熬不住了,放下心里的芥蒂,背着一筐积攒多时,估摸女儿能用到的物品去贵州大山里看女儿。
父亲刚批评了几句周蓉的任性不懂事,让她以后再不敢做出如此过激之事,周蓉竟对着几年未见的父亲说出:
“我的事,它不过就是那么件事!到现在为止并没有连累哪一位亲人!更没连累你继续当模范工人!真有连累的那一天,我会跟咱们这个家彻底脱离关系的!我会当自己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从此无父无母无兄无弟我认了,对不起哪位亲人了,我来生做牛做马报答谁!”
这样诛心的话,全然不顾父亲路远迢迢来寻她和解的那份沉甸甸的爱。
阔别几年,她和冯化成终于可以回东北老家探亲了。
冯化成的诗在途中经过的一车站惹了祸,周蓉选择让人帮她把年幼的女儿捎回家,自己则留下来陪冯化成共渡难关。
全然不考虑这样的结果是家人跟着她担惊受怕,母亲更经受不住此打击,晕倒成了植物人。
后来周蓉知道这实情已是两年以后,不过也并不过分内疚和自责,仅仅是哭倒在昏睡不醒的母亲枕边,流着眼泪轻飘飘地说了几句“对不起”后,晚上便和丈夫冯化成离家住旅馆去了。
从十九岁离家,这个光字片的穷家对于周蓉来说就成了客栈,即使里面有最疼爱她的爹娘和她牵挂着的女儿,她的心也再没有在此停驻过。
除了索取和拖累,她从没为这个家真正做过什么。
对女儿:
女儿冯玥刚生下来和她厮守过两年,稍大点就被她送回了娘家让母亲带。
其实根本不是母亲在带,母亲成了植物人后一直昏睡不醒。
善良的弟媳妇郑娟一边服侍着植物人婆婆,一边照顾着盲人弟弟郑光明和自己的儿子楠楠,又添上大姑姐的女儿玥玥,身兼数职却从无怨言。
如此艰难的境况,即使周蓉后来知道了也听之任之。
却总以房子小、孩子跟他们不亲等各种借口不往回接女儿,任女儿在娘家长大。
她三口人住一间房嫌房子小,却从不去想弟弟一家连上父母七口人住光字片破破烂烂的两间屋小不小?
后来看到青春期的女儿竟和弟媳妇的儿子楠楠有了早恋的苗头这才慌了神。
不过还是觉得没分到房子,接孩子的时机不成熟,又将女儿安排到嫂子郝冬梅的娘家去住,一直住到快成年。
女儿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件大事小情,她这个做母亲的几乎都没有参与过。
对蔡晓光:
中学时,蔡晓光是周蓉众多的追求者之一,且是最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的一位。
因为笃定蔡晓光对自己的爱,又因为蔡晓光的家世和形象很是拿得出手,周蓉便一直在利用蔡晓光做挡箭牌,方便她和诗人冯化成暗通款曲。
连周家人都以为周蓉和蔡晓光在处对象。
周蓉如愿嫁给了诗人冯化成,还生了女儿,在贵州山区过着洞府里的诗意人生。
她只要给蔡晓光打电话,一定是有事相求,自己的事、家中的事,从未拿蔡晓光当过外人。
后来周蓉考到北京大学,因冯化成屡次出轨和其离了婚。
回到A巿后见蔡晓光仍然单身一人,其实那时的周蓉并不确定自己爱不爱蔡晓光。
可贪恋蔡晓光多年来对自己的深情厚谊还有在当地长袖善舞的人脉关系和交际能力,于是和蔡晓光往来过密。
九十年代左右私生活不检点对于一个女教授来说是致命伤,为免于被流言世俗所伤,周蓉又迫不及待地和蔡晓光领了结婚证。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周蓉和蔡晓光属于先结婚后恋爱,可即使是这样,她仍然把蔡晓光置于一个不怎么重要的地位。
当年她对冯化成,那可是永远凌驾于一切亲情之上的,冯化成出了事,家人不管了,年幼的女儿也不顾了,死活要留下来陪着冯化成。
可现在,一听说女儿冯玥随父亲冯化成去了法国,立刻火急火燎地便跟去了法国,且一呆就是十二年,全然不顾丈夫蔡晓光的感受。
冯玥已然成年,且跟着自己的父亲,这境况可比年幼那次好多了。
女儿小时候她可以为了冯化成割舍女儿,这次却又毫不犹豫地为了成年的女儿辜负蔡晓光,可见在她心里的排序蔡晓光永远是靠后的。
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周蓉对蔡晓光,远不如当年对冯化成那般上心和在乎。
如此一个自私凉薄的周蓉,为什么让蔡晓光倾尽半生,拿命来爱?
首先,周蓉是蔡晓光的文学领路人和思想启蒙者
蔡晓光的父亲是省军管委员会的成员之一,省革委会成立后,又当上了省商业厅的一把手。
蔡晓光借着父亲的声望,成了A市一所著名技校的造反派头头,如果不是被气质美女周蓉吸引,蔡晓光的人生肯定与现在大相径庭。
不无例外地,他会沾上政治,随着政治风云变幻而命运跌宕起伏,像他父亲一样。
可是,蔡晓光却遇上了他心目中的女神周蓉,从此,光字片的周家便成了蔡晓光的朝圣地,蔡晓光则自喻这里是自己的“三味书屋”。
这里不仅有各种渠道淘来的文学书籍,还有周秉义、周蓉、郝冬梅三人的精彩点评,尤其是周蓉。
周蓉一向言辞犀利,一针见血又能独辟蹊径,总能给出让蔡晓光耳目一新的见地。
关键是,蔡晓光爱周蓉,所以对她的见解极为珍视,这思想也便极大的影响了他。
让他在以后的人生中致力于思想体验重于物质追求,给两人以后的灵魂契合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底子。
“她是我的文艺启蒙者,我有今天,是从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开始的,当年她的家是我的三味书屋,她和她哥周秉义如同我的私塾先生。我俩精神上早已连为一体,灵魂上不可分开。”
其次,因为深爱周蓉,让蔡晓光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抛开做人总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劣根性,周蓉非常优秀和上进。
周蓉一直喜欢阅读,中学时代就读了许多外国名著,不仅读,还摘抄了几大本笔记。
到贵州插队时,她把这些笔记本一直带在身边。
在没书可读的年代,这些笔记本便成 了她手抄的“枕边书”。
当时她的一些同代人以自己能背多少伟人语录而骄傲,而周蓉则经常背自己手抄的另类“语录”。
劳动时背,干家务时背,哄孩子时还背出声来。
结果,这些著作就深刻地印在周蓉的脑海里,融化进她的血液中。
所以等一恢复高考制度,周蓉便能顺利地考入北大,与她深厚的知识底蕴和刻苦的学习精神不无关系。
蔡晓光深知,如果他追不上女神的思想步伐,那他就永远地失去她了,所以也从没停止过思想的跋涉。
从受到周蓉的影响爱上阅读后,蔡晓光也一直没放弃过这个爱好。
有一段时间,他的人生陷入低谷里,文学更成了他的救赎,支撑着他度过了人生的艰难岁月。
更为得天独厚的是,通过父亲,他对“文革”时期的官场生活相当熟悉,又很长一段时间在工厂里呆过,所以深谙各阶层人的生活和想法。
这也为他后来能创作出优秀的、掷地有声的剧本,还有当一名出色的导演积累下了接地气的生活素材。
所以,不管分隔多远、多久,蔡晓光的思想始终能和周蓉同频共振。
周蓉这样的女人,对男人心生崇拜才爱,而蔡晓光不仅思想上不输于她,总有独到的见解,关键是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人情历练上更圆滑老道。
一落入烟火人生,蔡晓光便可以长袖善舞地为周蓉摆平一切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保护她的天真和不谙世俗。
后来,周蓉问到蔡晓光为什么这么多年对自己矢志不渝,蔡晓光答:
“世上美女很多,爱读书的美女太少,爱读书又有独立见解的美女少之又少,你是美女中的珍品。我为珍品 而痴,这是值得的。
你影响了我,改变了我。不是有幸认识了你,我今天会在干什么呢?
应该是当官或是经商吧,如果不是认识了 你,我的人生也不过只有前面那么两条路可选。
幸亏认识了你,现在我成了导演,尽管想拍自己喜欢的题材太难了,但毕竟是在做我喜欢做的事。”
第三、周蓉思想上的特立独行给了蔡晓光极大的理解和自由
周蓉虽然自私,但并不双标。
她出走法国,且一走就是十二年,对蔡晓光,她也怀着深深地歉疚。
所以周蓉在法国保持洁身自好,绝不允许自己做出对不起蔡晓光之事。
可对国内蔡晓光的感情生活,她也从不干涉。
所以在周蓉离开的漫长岁月里,蔡晓光有过逢场作戏的性伴侣,也有过关铃这样的固定情人。
因为被理解,蔡晓光也就不用处心积虑地瞒着周蓉。
周蓉回国后因为胃病住进了医院,蔡晓光将周蓉托付给了身为护士长的关铃,蔡晓光探视殷勤。
不久周蓉便从他俩的神色中看出了端倪,可并不像别的妻子那般妒火中烧,反而很欣赏关铃。
出院后,周蓉调侃蔡晓光,
“晓光,你有一套啊,嘱咐自 己的护士长情人关照自己的老婆,这种事可很少有男人做得出来。”
蔡晓光也不隐瞒,不过表示从知道周蓉要回国之日起,两人便已经断得干干净净。
周蓉后来请关铃吃饭,两人竟觉相识恨晚,惺惺相惜之意顿生。
所以说,其实在骨子里,蔡晓光和周蓉是一类人,他们对“自我”极为珍视,都不是郑娟、秉坤那样的奉献型人格。
不过不同的是,蔡晓光比周蓉见识过更多人世间的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所以他比周蓉少了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却多了更为接地气的悲悯和发自内心的善意。
所以,在秉坤这个弱势群体圈子内,蔡晓光这个姐夫的存在远远比兄长周秉义和姐姐周蓉更富有人情味,也更值得托付!
蔡晓光从不觉得爱上周蓉总是在等待中让他难以忍受,相反,他阅尽春色,仍觉周蓉这里风景独好。
至于周蓉的自私蔡晓光也并不觉得,她那么优秀,本就有资格有能力追求更广袤更丰富的人生,而不应该局囿于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只做个孝顺的女儿,那样的周蓉他也未必看得上。
如今,他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两人虽已年过半百,周蓉的美貌也早已大打折扣,但那有什么要紧?
她有趣的他喜欢的那个灵魂还在,且因为见过了更多的世面,沾染了更多的风霜,领悟了更多的人生真谛而更为成熟迷人。
对蔡晓光的歉疚又让她多了善解人意和补偿心理。
两人在一起后,幸福的连嫂子郝冬梅都艳羡。
爱一个人,如果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为优秀,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这已经是一种难得的幸运。
更别说,蔡晓光不仅收获了这种幸运,上天还附赠给他和周蓉最后的圆满,而且到手后蔡晓光发现周蓉并没有珍珠变成鱼眼睛,而是历久弥新,且经过岁月的打磨更为熠熠生辉。
半生的付出和等待,他觉得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