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由周室乐官负责创作、采集、整理,于春秋中期编撰成册、出版誊抄。由于传抄过程中会出现增删、错漏、附会的情况,因此有很多版本。我们现在流行的版本就是其中之一,为汉惠帝时期由毛亨——我们的大毛公——凭记忆还原而成。
我们目前发现最早的诗经版本是安大简,据检测是战国早期所作,比毛亨凭记忆誊抄下来的版本要早三四百年。况且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的这一两百年间,诸侯国还慑于周天子之威,主要发展经济关注民生,没什么战乱,所以安大简与最初的诗经相差不会很大。
毛亨版就不一样了!
毛亨是战国末期的鲁国人,以讲诗为生。战国乱世,烽火多艰,他背着竹简到处逃难。好不容易家族背着残简片牍熬到了中原统一,李斯那货为了国家安稳,上书秦始皇建议统一思想:不以秦国为主角写的史都烧了!不是我秦国博士的平民不准私藏诗书诸子!爱学习不错呀,可以学律法嘛!去找守吏学就好啦!
请各位用脚趾头分析一下,当时秦始皇已经把七国有才有能的人都威逼利诱地安置来咸阳,咸阳房价都被炒起来了。博士这个岗位竞争太激烈,肯定轮不上毛亨啊!于是,平民毛亨家的诗经按秦律需交给守尉焚毁。
秦朝是个短命王朝,汉高祖也就比秦始皇小几岁。等到汉惠帝时,刘盈废除李斯的“挟书律”后,毛亨才敢出面,重新讲诗,并凭借自己的记忆拼凑成我们教科书上那个版本的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