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楚国人打算把一颗漂亮的珍珠卖出去,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珍珠就一定会卖个好价钱。于是他请来高手匠人,用名贵的木材做了一个精致的盒子,用名贵的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雕刻了精美的花纹,在盒子四周装饰了宝玉和珠子,镶嵌了美丽的花边。楚国人把那颗珍珠放到盒子里拿到市上,很多人围上来欣赏这个盒子。一个郑国人更是爱不释手,花高价买了下来。郑国人付过钱后走不远又返回来,楚国人以为他后悔了,没想到郑国人却说:“您把一颗珍珠忘在盒子里了,我是来还珍珠的。”
这就是成语“买椟还珠”的故事。这一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现在用来比喻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再读一下原文“楚人有卖其珠於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会体会出一些不同的意味。
过度包装害死人。近来央视每天都播出一个反对过度包装的公益广告,这个广告是从反对浪费,减少消费者不合理支出的角度出发,现在的这类公益广告立意大都如此。“买椟还珠”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过度包装反而弄巧成拙的事例。本来给商品一个精美的包装,是为了抬高商品的身价,使其物超所值,更好的销出商品。这则故事中,作为消费者的郑国人付出了大价钱,作为商家的楚国人也没有达到卖出商品——珍珠的目的,只是卖出了包装:那只“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的“木兰之柜”。你说他是卖盒子的还是卖珍珠的?真是过度包装害死人。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的人喜欢天然的美,有的人喜欢借助于人力的工艺之美,有的人喜欢价格昂贵的东西。故事里的郑国人一定是一个具有艺术鉴赏眼光的人,他喜欢的是工艺之美,珍珠虽然价格不菲,但在他眼中也许是一钱不值之物,在他的眼中艺术品才是价值连城的。韩非子是战国末年的人,他生活的年代距今有2200多年,在2200多年的岁月中,那颗珍珠也许被研成了粉末,被哪位倾国倾城的人物作为了养颜之物,也许被哪位高明的医生用作了治病救命之药,总之它很可能销声匿迹了,珍珠这样易碎的物件保存2200多年着实不易。估计那个“木兰之柜”应该可以保存到现在,不过它已经是高级别的文物了。这几年掀起了一股红木热,红木摆件、红木手把件等受到了玩家的追捧,一些动手能力强的玩家还自己动手制作各种红木的小玩意,明清时期的红木家具更可以用天价来形容,“木兰之柜”的价格放在今天,估计会几倍于那颗珍珠,现在谁还会嘲笑郑国人没有眼光?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对于一些“发烧友”来讲,他不喜欢的东西肯定是没有价值的,郑国人喜欢的就是“木兰之柜”,里面的珍珠他就是看不上眼,这可不能强求。
诚实的郑国人。“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郑国人简直是太实诚了。他喜欢的是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木兰之柜”,虽然那颗珍珠在他眼里没有价值,但是珍珠价格不菲他应该是知道的。这要是换成钱,对他追求艺术能没有帮助?他还是还回了珍珠。要是换成我,估计怎么也得乐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