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的数学知识点,琐碎到不忍直视:小数除法,商不变规律的应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及变式计算,分数的基本性质,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约分,通分,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有没有一个脑袋两个大的感觉,别急,以上我仅罗列了一半(⊙o⊙)哦!
虽然知识点细碎,但我始终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坚持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倡导学生的质疑。
而这样一节数学课,让我汗颜!直接是自己打脸的节奏嘛。此时想起,后背依旧冷汗直冒,心有余悸,乃至懊恼不已!
这是我上的一节数学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组合图形的面积”,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建立转换思维的数学模型,即:将一个不规则图形用“分割法”和“填补法”转换成几个规则图形,并最终计算出原图形的面积。
我自诩自己对教材的把握还是准确的,授课进行的也十分顺利,加上之前一直坚持让学生预习,所以无论是知识点的传授,两种转换方法的掌握,以及平时我要求的快准好的做题原则,都在这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落实。应该说,课堂节奏在我的把握中,一切都进行的顺风顺水。心里有一些小得意,甚至想乘胜追击,顺带着将练习册也一并解决掉。
而小李同学在其他同学完成课后练习的时候,一直举手示意有话要说,看看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了练习,我示意小李同学发言,他有点不自信的说:“我在预习时还看到了一种方法,是割补法。”我飞快的在想了一下这个方法,的确有,但是教材上没有涉及。因为自己已经有了计划,所以我轻描淡写的回应:“不错。割补法也是组合图形的一种转换方法,但我们的课本中没有讲到这种方法,所以,我们在这里不做研究。”然后就让小李同学坐下了,课堂继续按照我的预设进行着,而小李同学心有不甘的讪讪落座的身影,也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
那个身影如鲠在喉,让我不舒服了好久!我那种坚持自己教学节奏,生硬回应小李同学的高高在上,让我不安,令我自责。如果当时我停下自己的节奏,让小李同学走上讲台,将割补法像我引导学生学习分割法和填补法那样讲解一下,学生们一定能够学会,并且绝对记忆犹新!而小李同学也一定会大受鼓舞,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定会空前高涨!其他学生也一定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是啊,学生走上讲台,难道不是学生们梦寐以求,引以为豪的一件事吗?籍此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我的轻描淡写是多么地愚蠢啊!
唉!我错过了一次多么好的课堂生成的机会!又错过了一次多么好的激趣解疑的机会啊!
懊恼之余,检视自己的教学,对学生的掌控、对课堂的掌控,总是得意于自己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正应验了那句话“骄傲使人落后”啊!
把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先生,这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是可行的!我之前也有过尝试,收效显著。而现在的我急功近利,结果适得其反!
反思至此,我不想继续说什么了。心动不如行动。周一一定要找时间,让小李同学走上讲台,在“兵教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还要在小李同学的讲授结束后,鼓励学生质疑小李同学,让学生体会质疑,学习质疑,我可能会第一个提问……对!就这么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