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参与了公司一个重要产品的重构设计。相比于零碎的业务需求,对一个完整产品进行重构,难度更大,设计流程也更长、更复杂。很多同学可能都不知道要怎么去推动这样一个大的项目,或者在这样的项目中,怎样以一个专业的姿态和科学的方法去参与。
此篇内容,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套产品设计的通用步骤,适用于大型的从0到1产品的搭建,或者产品的重构;也可以精简应用到小型需求当中。
第一步:了解背景
了解背景非常重要,大型产品的搭建/重构,往往有很多方面都会成为影响产品成功与否的因素,而这其中最基础的因素就是行业、市场。
所以,我们在动手之前,首先尽可能多的了解:
1)行业的历史、现状、前景。2)行业的供需关系、盈利模式。3)相关的利益方和竞争者。4)市场容量、市场细分结构、未来增长趋势。5)政策、监督体制。6)自身的优势等。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背景信息进行收集。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一些调研手段获得,比如桌面研究(搜索/收集资料)、数据分析(包括一些竞品分析)、问卷调查、田野调查(深入线下,观察用户使用场景)等。总之,尽可能详细地了解产品将生长在一个什么样的大环境中,目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机会点等。
最后,将这些资料整理成份。
第二步:圈定目标用户
不管是新产品还是重构产品,我们都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用户在哪里,是谁。
经过第一步的研究之后,我们会大概了解我们有什么样的目标用户。然后我们可以先对这些用户的群体特征进行了解:
a、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地域、学历、职业、婚姻状况、收入水平等
b、行为特征:用户在完成核心任务时的行为方式:是怎么样做这件事的?花了多少时间?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c、如果是重构产品,还可以参考之前产品用户的使用特征:停留时长、跳失、转化等。
了解这些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广泛的问卷调研和数据统计。
进行完整的行业调研和用户分析之后,需要将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将内容结构化。根据获得的基本特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重要的维度(比如身份),对目标用户进行分层。分层之后,提炼不同类型用户的核心特征。如果时间比较充分,可以再根据分层,筛选用户做一个详细的面对面访谈或电话访谈,更深入地挖掘信息,建立典型用户画像。
第三步:搭建用户场景
通过前期的各种调研手段,获得了行业和用户信息之后,需要再次明确我们要实现的产品目标是什么,主要解决用户什么样的问题。因为这个是搭建场景的主要依据。
根据用户实际解决问题的流程,绘制流程路径图,然后构建一个一个的典型场景。描述清楚用户在这些场景中的进入和流出、行为和痛点、态度和期望等。可以通过表格或者体验地图的方式进行呈现。
在构建的场景中,发现问题,并且将提炼至接下来要进行的产品设计中,这才是终极的目的:解决问题。
第四步:筛选需求 建立需求管理
用户需求往往是零散的,交叉的,设计师需要具备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判断和鉴别这些需求。什么是核心需求?什么是次要需求?什么是伪需求?而做出这些判断,就要依靠我们前面对背景、用户的深入了解。结合产品的商业模式、发展策略和用户场景来综合判断。
我们可以建立小组进行需求评估,先排除那些不需要做的内容。然后对需求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因为我们的资源往往有限,时间也很紧迫,小步快跑快速上线几乎是现在产品的基本模式,那就必须对需求进行裁减,进行整体的平衡和优先级排布才能实现产品功能迭代价值的最大化。
在实际的工作中,还会容易出现一种情况,就是需求的变更。用户需求有一定的动态变化是正常现象,但是一旦进入落地阶段,所有的变更都要进行控制。设计师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进行变更管理:简单的变更,对项目进度没有影响,对开发成本不造城负担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完成。而一些较为复杂的变更,会直接影响项目进度和用户体验的,则需要给出合理的变更理由,该拒绝的当机立断的拒绝,并给出利弊分析或者延后方案。
因为我们所有工作都是为了保证最终产品按照计划,顺利上线。
第五步:建立交互框架 输出交互方案
研究透彻了行业、用户、场景,排好了需求,就需要进行设计师在项目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了:产出方案。产出方案我们可以分为3个主要步骤:建立信息架构+任务流程+详细交互方案。
信息架构是产品的骨骼结构,会直接影响一个产品的基础体验。比如:广而浅的架构,用户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完成相应的目标,但信息分类会增加,会提高用户但查找成本。窄而深的架构,增加了用户的操作步骤,但减少了干扰选项。
建立信息架构时:我们可以根据产品的主要需求场景,进行模块分类,进行主要功能分区。然后再把对应的功能按照分区进行组合。
流程图则是表达页面上下游之间的跳转关系,需要遵循用户的使用习惯、需求导向,还要考虑设计的聚焦、便捷等原则,兼顾开发成本等。
最后,详细的交互方案,基于以上种种之后,自然的一个产出。我们对一些细节信息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说明,特殊的状态进行标注等。
以上五步,就是一个比较通用的设计步骤。设计师在做需求时,一定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全链路能力,不仅仅是“接”需求,更多的是发现需求,在用户和产品中间建立一座桥梁,在项目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进行设计前置。真正的去了解用户,帮助用户,最终才能做到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