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当《儿子与情人》遇上《原生家庭》

有人说:当下中国式的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简言之,父亲以各种理由逃避家庭责任,沦为家里的影子;母亲一人持家带孩子,孤独而失望,于是把全部的爱和注意力都转移到孩子身上;孩子被窒息的爱包围,变成了“替代丈夫”,对母亲产生过度的依赖,难以长成为独立自信的个人。

然而,悲剧并不只存在于当下的中国。往后看,这种病态的模式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而继续下去,转移到他的再生家庭;往前看,有毒的家庭由来已久,却是房间里的大象,不可言说。在十九世纪的英国,一位名叫DH劳伦斯的作家就深受其害而难以排遣,于是将之融入创作,写出了一部惊世骇俗的小说《儿子与情人》。

所以说,虽然人间已到二十一世纪,但我们的家庭仍停留在遥远的旧时代,并未进步多少。这期间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深受其害的子女,他们彷徨、苦闷,生活中充满了各种问题,却不知原因在哪里,自己又该怎么办。

这种不断重复的模式引起了一位心理学家的思考,她在接触了大量的案例后,发现许多人当下面临的问题其实来自早已逝去的童年和无法选择的原生家庭,于是写出了《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

这位心理学家就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作家苏珊·福沃德。她不但在美国加州成立了私人性虐待诊疗中心,还经常出现在媒体访谈节目中,曾在美国广播公司主持谈话节目长达6年,并出版了多本心理方面的书籍,是一位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诊疗经验的学者。

在《原生家庭》一书中,苏珊·福沃德对有毒家庭的模式和父母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归纳分析,描述了受害人受到的影响,并给出具体实用的建议,教人们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贻害,可以说非常专业、客观、到位。不管你的原生家庭是否属于其中一种,里面某些地方都会让你感同身受,甚至产生强烈的触动。正是因为它戳中了芸芸众生的痛点,所以曾一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

《儿子与情人》的人物、故事都不复杂,甚至连通俗小说中的悬疑、高潮都不存在,可里面始终有一种深深的压抑感,让人难以摆脱。主人公这种无望的情绪以前不甚明了,现在却知道是因为中了原生家庭的毒。

不称职的父母

在小说中,女主人公莫雷尔太太本属于中产,有着很深的宗教信仰,能读会写,自视甚高,可惜家道中落,冲动之下跟当矿工的莫雷尔先生结了婚。两人虽然渡过了一段短暂的蜜月期,但没有契合的价值观,生活中又琐事不断,于是经常争吵、冷战,甚至发生家庭暴力。

莫雷尔先生也曾内心懊悔,但不愿面对家庭,整日留恋酒馆,将自己流放在外;莫雷尔太太则对婚姻变得心灰意冷,但又无法离开,就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并联合他们一致排斥丈夫。

莫雷尔先生几乎天天喝酒,醉了就乱发脾气、打骂家人,家里的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都跟他很疏离,甚至害怕他。

莫雷尔太太确实把孩子们照顾地很好,但她内心十分孤独,便想着让孩子,尤其是大儿子威廉,给自己安慰和寄托。

“他被排斥于家庭事物之外。白天发生的一切,孩子们只给母亲讲。”

一个根本没有给孩子树立起好的榜样,另一个则要求孩子像成年人一样照顾自己的感情,这样的做法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自由成长的童年。

在这种夹缝中长大的二儿子保罗生性敏感,却没有得到哥哥那样的关照,所以一方面十分依恋自己的母亲,竭尽全力取悦她、保护她、照顾她,一方面又非常憎恨父亲,希望他赶快死去,不再为母亲和家庭带来伤害。他在这种矛盾中长大,一直缺少情感的滋养,因而自卑、暴躁。

“保罗恨父亲。他每晚都祈祷:“叫他别喝酒吧。”“主啊,叫我父亲死掉吧。”

“他不忍心空手回去见母亲,他觉得这会使她失望,他宁愿死掉也不愿令她失望的。”

控制狂母亲与附属品儿子

不幸的是,威廉因劳累而早夭,保罗则成了他的替代品,被母亲牢牢地攥在了手中。也就是说,随着保罗的长大,这个有毒的家庭对他的影响非但没有减缓,反而更加严重了。

最明显的是,保罗进入青春期后喜欢上了跟自己青梅竹马的米利安,而这遭到了母亲强烈的反对。用苏珊的话说,莫雷尔太太希望儿子永远依附于自己,所以无法忍受他因恋爱而远离的事实。结果,她立马变身“操控型”父母,开始想方设法地进行破坏。

最初,保罗才对米利安萌发情愫,偶尔会晚归,莫雷尔太太已焦躁不安。她一直在家等他,并冷言冷语,拐弯抹角地嘲讽他们的交往。保罗果然为此心怀不安,而心思细腻的米利安也感觉得到了异常,主动退缩了。原本可以更进一步的两人就止在了朋友以上,恋人未满的阶段。至此,莫雷尔太太取得了初次的胜利。

“只是他们不喜欢我去接你。他们说我关心你比关心他们更多。你理解,对吧?”

你明白这只不过是友谊罢了。”

苏珊在《原生家庭》中把莫雷尔太太以上的做法称之为“巧妙的操纵”,细微、隐蔽,但破坏力极强,轻易地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但是,保罗已逐渐成人,渴望拥有正常的男女爱情。所以,有时候他会挣脱,投向米利安一边,但莫雷尔太太容不得一点儿风吹草动。这让保罗开始分裂,变得烦躁、刻薄,一边憎恨米利安,一边又忍不住去找她。米利安也未曾放弃这段感情,一直在等保罗回心转意。

于是,莫雷尔太太从间接控制转变成直接控制,在面包事件后向儿子发出最后通牒,哭诉自己无法忍受米利安夺走他,进而抱怨自己从来没有过真正的丈夫。这让保罗大为心痛,认识到自己就是母亲的生命,坚决保证不会爱上米利安。此时,保罗已经完全把母亲的意愿凌驾在自己的幸福之上,完全压抑了本心。

他在心灵深处体会到一种由于忠于母亲而做出牺牲的满足。

她(母亲)最爱的是他;而他最爱的是她(母亲)。

在母亲的束缚之下,保罗竭力忽略自己的内心,转而恋上了与丈夫分居的克拉拉女士,企图用肉体的欢愉逃避现实的无奈。可是,莫雷尔太太却神一般地语言儿子会厌烦新恋人。事实也的确如此,暂时的激情没有把两人结合在一起。保罗始终没有真正地了解并爱上克拉拉,最终与她分手了。

“你喜欢她吗?”他终于勉强地问。

“是的,我喜欢她。不过,儿子,你会厌倦她的,你自己也知道迟早会的。”

他没有回答。

保罗没有独立的身份,一直把自己视为母亲的附属品,而非脱离她之外的个体,所以不懂也不愿意区分自己的需求和她的需求。虽然他也曾抗拒、挣扎,但从来没有成功,反而让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好比风筝,无论飞得多高,只要线一收,就乖乖地回来。这种深深的无力感充斥着保罗的整个人生。

死亡也非终结

小说的最后,莫雷尔太太身患癌症,早早地撒手人寰,驾鹤西去了。保罗呢?有没有像他曾经呐喊地一样在母亲死后才会摆脱控制,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没有。他成了一个被遗弃的人,拖着身体的躯壳像鬼魂一般四处游荡,无法正常生活,只好靠酒精和出走麻醉自己,暂时忘掉母亲。

从心理层面来说,莫雷尔太太对保罗的影响太深,她对他的控制和束缚将存在很久,离世也无法改变什么。

“谁能说他母亲曾经在某地,而如今又到别处去罢了,如此而已。无论她到哪里,他的灵魂总是离不开她的。现在,她已经走进漫漫长夜,而他仍然伴随着她。他们俩是在一起的。”

有毒的莫雷尔一家

保罗生活在一个有毒的家庭体系里,且备受摧残,虽然内心隐约知道问题的出处,却从来没有正视过。如果他遇到苏珊,就会认清莫雷尔一家这个有毒的体系,明白里面一整套的感受、观念、规则和交流是如何影响了自己的成长。

观念的“力量十分强大,决定了一个家庭行为模式的基础”;规矩是“观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实际制约孩子的条框”。两者都分为说出口的,和未说出口的。说出口的更容易被审视、质疑,而未说出口的比较难以察觉。

对于莫雷尔先生来说,他所奉行的可谓简单粗暴,觉得孩子必须尊敬父母,没事儿就安安静静的,有事就按自己说的去办。

对莫雷尔太太来说,她向孩子传达的观念更为隐晦,翻译出来就是你不能抛弃我,不能过自己的生活,必须永远附庸在我的羽翼之下。

这些观念和规矩转嫁到保罗身上,让他形成了很深的不良感受。长久以来,他没有确定自己和母亲的界限,只知道盲目顺从,不停地按照她的意愿付出,好获得一点肯定和安全感。

不过,这“初步的理解只是改变的开始,要获得真正的自由还得努力改变自身的行为。”

寄给父母一封信

在小说的结尾,保罗不管留在家乡或是大城市,都难以得到解脱。因为他一直在逃避,没有真正面对和处理过自己跟父母之间的关系。

其实,对于中毒已深的保罗,就算理清了自己的观念、感受、行为与家的关系,归还了内心的愤怒,不再自我惩罚,想要跟母亲来一场了结又谈何容易。

鉴于此,苏珊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跟父母对峙,而最适合保罗的方式莫过于写信。通过写信,保罗可以好好写下自己想说的话,包括对父母的不满、自己的压抑等等。在这期间,他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发出激烈的言辞,但最终会平静下来,写出内心最想说出的话。另外,虽然莫雷尔太太对保罗的影响最大,但莫雷尔先生也难辞其咎,所以最好分别给两人写信。

不管笔下有千言万语,信中应该要包括四个清晰的要点,这涉及了莫雷尔夫妇当时的所作所为,保罗遭受的感受和影响,以及对他们未来的要求。

  • 这就是你曾经对我做的。

  • 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

  • 它就是这样影响了我的生活。

  • 这是我现在对你的要求。

尽管莫雷尔太太已逝,保罗仍可以去她的坟前诵读此信,倾诉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真实情感。他再也得不到回应了,但这样的行动一样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只有如此,他才能为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划上一个句号,开启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据传《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的半自传体小说,但他应该没有保罗那样痛苦,因为毕竟看到了家庭的部分原罪,而文字也有治愈的力量。所以,比起劳伦斯,保罗更需要读一读《原生家庭》,或者更直接的,去寻求专业心理医师苏珊的治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905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140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791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76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1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05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60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78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57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3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38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2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18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47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年轻的莫雷尔夫人也是单纯善良,未经世事,纯如白莲。遇到莫雷尔先生之前对生活有非常多的祈盼和美好的想象,当然,结婚后...
    1994陈阅读 613评论 0 4
  • 继续学习德国父母的教养方式~~尊重优于权威。不贬抑,不纵容,让孩子自然成长,你是否做到了呢?德国父母将孩子视为独立...
    岁月静好_7155阅读 319评论 0 1
  • 帘外烟漠漠,屋内人寂寂。 读史悲古人,长卧懒妆起。 世事多无常,人心岂可期。 久有凌云志,毛发日日稀。 有望药不苦...
    阳光灿烂微风吹阅读 278评论 1 5
  • 六一儿童节, 曾经也属于我们。 可属于我们的节日, 也一去不复返! 童年的天真、快乐, 每一寸都深深的刻在, 刻在...
    晴空万里迎朝霞阅读 399评论 7 4
  • 城市里租一个地方住的费用成了外来打工者一项很大的开支,为了节省这个开支,就出现了蚁族这个词与它体现的居住条件。很多...
    如释笔记阅读 371评论 2 1